“鼓励减法生活,理性购物,请买真正需要和喜爱的东西,如果还在犹豫,不妨等一等,我们会不断推出新品。”这是“素皿”淘宝店铺里的温馨提示。这样从容不迫的经营方式,仿佛这家专卖陶瓷器的小店卖的不是物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网络上找到的合伙人
每天吃过午饭,臧少峰就开始了一天的“正式工作”:拉坯、晾坯、修坯、烧窑……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白马湖生态创意园的创作室和淘宝店铺之间线上线下忙碌,让他体会到“付出劳动就能获得回报”这样简单的快乐。他是一名手工业者,也是素皿的合伙人之一。
白马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好环境。在青山绿水间喝喝茶做做陶,这样的工作是快节奏都市里“高压”工作族所向往的。其实,素皿的主要合伙人,完成从上班族到创业者的蜕变,也花费了两年时间。
2011年,臧少峰从温州来到杭州,与他的朋友,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专业毕业的蓝天商量创业,蓝天找到校友晓东,三人一拍即合,准备开一家专卖陶瓷器皿的店。臧少峰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负责财会方面,蓝天和晓东都是科班出身,主要负责产品。现在,还缺一位推广人员。
蓝天在微博上找到远在北京的素食作家小白,在她的以图片为主的素食菜谱《小白素食记录》中,质朴的食物和同样质朴的器皿搭配地相得益彰,蓝天他们想做的正是这样的盛器,而小白也需要符合自己风格的器皿来完成她的图片作品。就这样,4个合伙人于2013年1月在杭州注册了公司,首期投入35万元,在白马湖租了间工作室,并从景德镇购买了煤气窑。
借助小白拥有17万“粉丝”的微博,素皿甫一开张就受到了广泛好评。但创业的新鲜劲儿刚过,问题就接踵而来。
“创业初期遇到的困难,是沟通。尽管之前都是朋友,但是要合作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因为性格等各种原因,要磨合。比如说接下去要做什么东西、由谁来决定等等。每个人对市场的认知程度不同,就持不同的意见。”臧少峰说。后来,他们通过制定规则分配任务,即小白来告诉他们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蓝天负责定型,晓东负责画纹样。“我们通过先打样,把东西做出来,之后大家围着产品来讨论,再决定要不要量产。”
“灵感没有那么玄”
打开素皿的淘宝店铺,发现其实产品没有想象中多。臧少峰谦虚地说,那是因为都卖完了。
“现在素皿最大的问题就是产量太少。” 目前素皿有5个人,光是股东就4个,还带着一个实习生。不是科班出身的臧少峰也从拉坯学起,加入到生产线上。
“我每天拉坯30件,拉坯完以后要晾坯,晾完之后要修坯,修完之后再描纹样,还要进窑烧制、上釉等等。”臧少峰介绍,素皿的每批产品出售完了,就再打一批样,每批样有15件左右。每批产品的生产周期是两个星期到一个月,就是这样连续的作业,素皿的产量还是跟不上需求。
在素皿的淘宝店中,有顾客留下了这样的评价:“对于素皿家的器具,一直情有独钟,所以每期都会挑选几个,陪伴自己的生活”“会一直收集你家器皿”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忠实顾客,素皿才能坚持手作并保证质量。
也许是相信器物在使用中才焕发自然的美,素皿主打日用器型,强调实用性和随意性。臧少峰说,拉坯的时候常常有不经意的惊喜,本来要做一个产品,在拉坯时常常灵感不约而至,最后做出另一种东西。“其实灵感没有那么玄。”他说。
在素皿的所有产品中,“石榴系列”是卖得最好的,也是4个人都喜欢的一套,迄今为止已经卖了800多件。蓝天创作的这套器皿中,包括碗、碟、盘、水杯等。手工制作难免不能保证每件都一样,但从每一套凝聚着个人风格的器皿中,找出不同也是乐趣所在。
解决量产,探索线下经营
“生活器皿需要的是朴素长久耐看的外表和使用起来无障碍的感受。”臧少峰表示,素皿的风格以实用为主,好看、简单是素皿区别于其他类似品牌的特点。
在素皿还未开张时,4个人就在淘宝上做调查,他们发现,淘宝上卖手工陶瓷日用器的不多,素皿对釉的配方、器型的把握、泥巴的配方都有自己的理解,尽量做一些别人没有的,也不愿意卖成品的东西。“我们没有专门去做为了迎合大部分人审美的东西,但至少是符合我们4个人审美的。”
不同种的泥巴有不同的脾气,这个疏松,那个致密,这个粗糙,那个细腻。但无论什么样脾气的泥巴,都需要陶人用手去感受它,用手与它交流。而在这个过程中泥巴便染上了陶人的表情。
一天结束,臧少峰心中有对手工劳动付出的满足。“这和之前的工作太不一样了,生活节奏慢下来了,压力变小,每次看着自己做的东西从窑中烧出来就是一次惊喜。”
素皿位于白马湖生态创意园的工作室周围,也有其他的陶瓷工作室。同这些手工业者一起烧窑、交流,能给素皿的产品带来新鲜元素。“看到别人烧出来的东西,觉得这个很好,怎么之前没想到。交流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技术上的交流。”臧少峰说。
除了淘宝,微博、豆瓣都能找到素皿的页面。现在,素皿正准备探索线下经营。“但是要首先保证供应淘宝的销售。”臧少峰说,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希望手工生产能形成独特的风格,“把量产问题解决掉,是明年最主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