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塔尔图市文化印象

爱沙尼亚塔尔图市文化印象

爱沙尼亚塔尔图市位于首都塔林东南方向186公里处,是爱沙尼亚第二大城市。尽管是第二大城市,但只有10多万人口。城市不大,却美丽异常,埃迈厄吉河在城市静静地流过,依山傍水,花木繁茂,雕塑遍布,古建林立,秀丽典雅。这是一个风景秀美、古朴厚重的城市,是一个文化丰厚、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一个历尽沧桑、屡经磨难的城市。

塔尔图,意为“精神之体”。塔尔图市在5世纪时是个军事要塞,公元1030年这座城市有了文字记载,1224年被称作杰尔普特,在13世纪至16世纪作为条顿骑士团的领地并加入汉萨联盟,之后这里轮流被瑞典人和波兰人统治,1721年被划入俄罗斯版图,1919年被正式称为塔尔图。塔尔图真正发展起来,还是由于塔尔图大学的建立。可以说,先有塔尔图大学,后有塔尔图这座城市。

塔尔图号称爱沙尼亚的文化首都。

一、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塔尔图是一座由大学撑起的城市,被称为“大学城”。塔尔图市拥有人口10多万,五分之一是大学生。所以,爱沙尼亚人说,塔尔图是“大学中的城市”,而最著名的大学要数塔尔图大学。塔尔图大学创立于1632年,为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1594—1632年)所创建。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瓦萨王朝创立者古斯塔夫·瓦萨(1496—1560年)之孙。古斯塔夫·瓦萨领导瑞典人于1523年推翻丹麦人的统治,宣布瑞典独立,被选为国王,开创了瓦萨王朝,获得“勇士国王”称号。同时,他在1541年又与昔日的敌人丹麦王国结盟,摆脱了长期以来与德意志商业城市集团汉萨同盟的藩属关系。他的孙子古斯塔夫二世于1611年继位,1614年率军对俄国开战,取得胜利,接着又于1621年发动历时8年的对波兰战争,接连获胜,几乎占领全部波罗的海沿岸,爱沙尼亚也在其控制之下。1631年,他又率军打败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获“北方雄狮”称号。1632年11月,他在德意志领土上与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战斗中阵亡,年仅38岁。

在古斯塔夫逝世那一年,塔尔图大学创立。美国的哈佛大学也创立于同年。塔尔图大学是瑞典王国历史上第二所大学。第一所大学是乌普萨拉大学,于1477年创建于瑞典的乌普萨拉市。该所大学是瑞典及北欧成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诺贝尔奖创立者诺贝尔、联合国前秘书长道格·哈马绍等众多世界知名人物曾在此任教或求学,它也是拥有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瑞典大学。当时,古斯塔夫二世一方面不断地取得战争胜利、为国家攫取财富,另一方面也慷慨地资助乌普萨拉大学。在他的支持下,塔尔图大学创立。创立时,塔尔图大学叫古斯塔夫学院,1919年爱沙尼亚取得独立,古斯塔夫学院更名为塔尔图大学,并被尊为“爱沙尼亚的启蒙圣母”。

塔尔图大学是孕育爱沙尼亚国家和民族的摇篮,因为,爱沙尼亚的民族精英们许多都曾是塔尔图大学的学生。塔尔图大学物理化学系创始人曾于190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据说,现在爱沙尼亚内阁成员和全国工商界巨头中有80%的人毕业于塔尔图大学。正因为如此,塔尔图被视作爱沙尼亚国家知识和文化中心,也是爱沙尼亚人民的精神之都和心灵高地。

二、遍布古迹的城市。在塔尔图市,有一些著名景点。

1.塔尔图大学总部大楼。该建筑始建于中世纪,但在二战中被摧毁。庆幸的是,在总部大楼旁边中世纪建筑墙壁上,有一个中世纪塔尔图大学总部大楼的巨幅画作,这为战后重建学校总部提供了范本。现在的大学总部大楼就是按这幅画中的大楼所建。

2.塔尔图市政厅。市政厅离塔尔图大学总部大楼不远,这座黄色的建筑建于1782年。建筑上立有一个风向标,这在当时的建筑中是少见的,可见当时这里人们对风的敏感,也说明这里冬季寒风之残酷,让人们不得不重视风的方向和强度。游客中心就坐落在市政厅大楼内,也显示出塔尔图市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游客中心门口摆放着各种语言文字包括中文的塔尔图市地图,有各种爱沙尼亚及塔尔图市的宣传手册和游览手册。

3.市政厅广场。这是老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老城包括塔尔图大学的大部分建筑,二战后根据历史记载又重新恢复了许多老建筑。市政厅广场上矗立着一座被称为“学生之吻”的雕像,这是塔尔图作为大学城最突出的象征。雕像是一个男学生与一个女学生深情地亲吻,男学生左手拿一把伞,右臂将女学生紧紧搂住,并将撑开的伞伸向两人上方,挡住了上面喷下的泉水,泉水顺伞而下,形成水线,造型优美、富有想象、充满活力、激情四射、动感十足。这个雕塑是塔尔图城市的象征,是这个大学城自由浪漫氛围的写照,也彰显了这座大学城开放包容的精神。

在塔尔图市政厅广场一侧,有一座斜楼博物馆。这是一幢三层古建筑,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地面下沉,从而造成了此楼的倾斜。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后,将错就错地将其改造成一座斜楼艺术博物馆,为大学城增添了一道新景观。

4.圣约翰教堂。圣约翰教堂紧挨着塔尔图大学总部大楼,建于1330年。该教堂属于早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由红砖垒砌,高耸在地上。教堂在1525年改建中遭到了破坏,现只留下巨大的高墙,有二十几米高。建筑的残留包括连排的巨型拱门、高大挺立的墙柱、高墙上的壁画残迹等等,显示出当时教堂的雄伟精美、恢弘大气。有一小部分建筑于1804年被修复,现作为塔尔图大学历史博物馆。

5.在塔尔图大学里有建于1838年的天使桥——站在桥上,可俯瞰全城——以及建于1913年的魔鬼桥。这两座桥相隔很近。离桥不远,有一座过去的军火库,现改造为啤酒屋,这里有几米厚的斑痕累累的红砖墙,有厚重的铁门,有窑洞似的昏暗房间,留给人的仍是一种军事城堡、军事要塞的感觉,正是这种军事要塞的神秘感,让这里成为人们追捧的就餐之地。

6.塔尔图大学花园。花园紧挨着塔尔图大学总部大楼,花园中散落着各种雕塑,这些雕塑都是与塔尔图大学有着渊源的名人。这里有创立这所大学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雕像。有野外手术的创始人尼古拉·皮罗戈夫的雕像,他是俄罗斯人,曾是塔尔图大学著名教授兼外科医生。塔尔图大学临床医学世界闻名,至今仍是医学界的仰视之地。塔尔图临床医学院的教学楼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在校园内十分抢眼。塔尔图大学的临床医学在全欧排名前五,符号学在全球排名第一。在花园中,还有塔尔图大学第一位校长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的雕像,有爱沙尼亚第一位诗人的铜雕像。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年)的雕像。奥斯特瓦尔德是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是物理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872年至1875年就读于塔尔图大学,毕业后在塔尔图大学任教并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到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大学任教。1909年,他因“在催化作用与化学平衡和反应方面的工作,以及氨制硝酸的方法”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塔尔图大学是个开放的大学,没有围墙,连教学楼的玻璃都是透明的,透过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教室内的情况。塔尔图市每年为市民和学生举行各种活动,在这里几乎每个月都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自行车赛、长跑比赛、大型学生演唱会、音乐节等。每年4月份塔尔图市举行青年音乐节,塔尔图大学的学生是音乐节的主角儿,塔尔图市民及周围国家的大学生也会来参加。

三、世界天文学创举的重要遗迹。塔尔图大学校园内有一处老天文台,这是著名的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的一个重要观测点,于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弗里德理西·格奥尔格·威廉·斯特鲁维是俄国天文学家。他于1793年生于德国阿尔托纳,15岁为避征兵逃离德国,辗转来到俄国,17岁获多尔帕特大学语言学学士学位,继而学习数学和天文学,20岁获博士学位,并任多尔帕特大学数学天文学教授,1830年当选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斯特鲁维最伟大的一个举措,是于1816年至1855年创建了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这条弧线北起挪威北角附近的呼格兰尼斯(北纬70°40′11″),南至黑海旁乌克兰伊兹梅尔(北纬45°20′03″),全长2820公里。在这条弧线建立一系列测量点,以便对子午线的长短精确测量。这是人类首次进行这样宏伟的测量,帮助人类掌握了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是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一步。这条弧线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10个国家的258个主要测量三角和265个测量站点,现有34个测量站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塔尔图老天文台是其中一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斯特鲁维不仅自己是天文学家,他还影响、培养了自己的一个天文家族。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两个曾孙、一个玄孙,一家五代8人都是天文学家,都在天文实测方面做出卓越贡献。

四、著名的国家博物馆。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不是坐落在首都塔林,而是坐落在古老的塔尔图市。国家博物馆建立于190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体建筑被炸毁,后修复。2005年,爱沙尼亚政府决定建造国家博物馆新馆。这个新建筑建在曾是苏联军事基地的地方,就坐落在飞机跑道上。建筑随着飞机跑道向前延伸,屋顶缓缓升高,似有飞机起飞状态,也代表着“无限向空间扩展”的理念。整个建筑从3米高一直向前延伸到14米高,屋顶呈现一个大斜坡,设计十分独特。博物馆于2016年建成对外开放。

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拥有藏品14万多件,主要展出了爱沙尼亚民族的历史、生活和文化传统,包括爱沙尼亚各民族人民的语言、传统服饰、传统工艺、传统生产工具、传统生活用品、传统乐器、传统艺术品、传统民俗、传统节庆、传统食品、传统房屋等。

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语言系统,每个博物馆门票内置一个芯片,观众用门票在藏品前的标识上扫一下,就可听到多种语言的介绍,包括爱沙尼亚语、英语、俄语等。博物馆很快将加入其他语言,包括芬兰语、拉脱维亚语、法语、意大利语、中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