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闭幕的“十艺节”上,由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创排的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地方剧种柳琴戏登上国家级舞台大放异彩的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知晓和喜爱。
柳琴戏旧称“拉魂腔”,新中国成立前曾广泛流行于鲁、苏、豫、皖等地,盛极一时。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柳琴戏受到强烈冲击并一度陷入低迷。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实施地方戏曲保护扶持工程,多措并举,使得柳琴戏重焕生机。
增强后备队伍
由于众多创作、演职人员转行,老艺人相继去世或退休,柳琴戏表演人才青黄不接,使许多精彩唱腔、唱法和表演艺术没有完全继承下来,甚至濒于失传。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岳伟说:“不壮大人才队伍,传承柳琴戏就成了空话。”
2006年临沂市申报柳琴戏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张金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为更好地保护、发展柳琴戏,整合资源,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成立。“我们新增了10个专业人才名额用于柳琴戏人才引进,打破地域、学历等限制,吸引外来柳琴戏专业人才。”岳伟告诉记者,临沂市设立了柳琴戏非遗项目专项保护经费,增加了柳琴戏下乡演出经费补贴。
2007年,临沂市艺校重新开设柳琴戏专业,每年招收50个柳琴戏演员,使柳琴戏有了专业人才后备。为挖掘民间优秀柳琴戏表演人才,2012年9月,临沂市举办了柳琴戏票友会,吸引众多来自民间的柳琴戏爱好者参赛。“给群众带来快乐的同时,脱颖而出的民间优秀人才也被纳入到我们的队伍中。”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宋兆连说。
“舞台表演经验少,使得年轻演员在柳琴戏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岳伟告诉记者。为此,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请来张春兰等老一辈柳琴戏表演艺术家到蒙山沂水大剧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利用自己数十年的舞台经验,亲自对年轻演员进行柳琴戏唱念做打全方位指导、传授。
上述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近年来,刘莉莉、梁福生、吕素芳等临沂柳琴戏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在“十艺节”文华奖剧目评比中,刘莉莉、吕素芳凭借在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中的精彩表演,分别获得文华奖表演奖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
实施精品工程
11月22日上午,临沂市蒙山沂水大剧场,柳琴戏新编剧目《又是一年桃花开》正在紧张排练。该剧创作九易其稿,以文化厅派遣的下乡书记到村任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等现代农村题材为主题,是继大型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王祥卧鱼》、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舞台精品。
“柳琴戏想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就得真正做到贴近基层、贴近百姓。”在临沂市文广新局局长曹首娟看来,打造沂蒙柳琴三部曲,将现代艺术的新元素、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人民关注的新热点融入到柳琴戏,能在传承和保护中,为传统柳琴戏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王祥卧鱼》以韵味浓郁的柳琴戏演绎“孝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元素,表达了“家和万事兴”的文化理念,达到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2007年,在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柳琴戏艺术周暨柳琴戏论坛”上一举获得13项大奖。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获山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在“十艺节”上一举获得戏剧类政府最高奖文华优秀剧目奖。
“这几部戏的成功给柳琴戏带来了春的讯息。”临沂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凡修说,它们的成功都在于其融入了时代元素并以创新的艺术形式突显了时代主题,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共鸣。
开辟适销市场
“柳琴戏并非没有市场,重要的是适销对路。”曹首娟告诉记者,柳琴戏源于民间,土生土长,广大民众就是它“生存的沃土”。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结合全省为“农村(社区)群众免费送戏1万场”这一文化惠民活动,走乡镇、入社区、到农户,推动了柳琴戏的宣传与普及。
11月23日,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流动舞台车来到兰山区杜家朱许社区,为农民送上传统柳琴戏《墙头记》。在家门口看好戏,许多农民乐得合不拢嘴。12月1日,首场“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文艺下乡演出”走进沂南县青驼镇,来自附近社区、村庄的千余名群众观看了演出。演出活动既普及了柳琴戏,又宣传了党的新政策,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曹首娟说,为了推广柳琴戏,当地政府做了积极的努力:如设立柳琴戏艺术研究所、柳琴戏音乐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让柳琴戏贴近当代受众群体的研究,从而指导艺术生产等。
自11月以来,以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百场柳琴戏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已经演出30余场次,深受广大社区、农村戏迷朋友的喜爱,掀起了群众观看柳琴戏演出的热潮。记者 房君福 通讯员 徐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