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时节,宝岛台湾依然是草木葱茏,鲜花灿烂。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社团法人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联合主办的“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活动在此举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率领的非遗代表团一展风采。
轻歌曼舞尽现草原风采
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台湾高雄市大树乡东北区的佛光山是知名高僧星云大师开创的佛教圣地,年过九秩的星云大师曾多次到大陆观光讲学,内蒙古大草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说内蒙古的文化使者来到佛光山,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传灯楼热情接待了到访的使者,大家谈笑风生。盟级蒙古文书法非遗传承人席银柱向星云大师赠送楷书、行书作品《十修歌》,盟级剪纸非遗传承人郭永增向星云大师赠送剪纸作品《心经》;星云大师听了乌兰牧骑队员演唱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圣祖成吉思汗》,啧啧称赞:“好听、好听,蒙古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样的文化交流要经常举行,两岸一家亲!”
10月12日下午,“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活动首场演出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大觉堂举行,能够容纳2000人的大觉堂座无虚席。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张丽辉介绍,为了突出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演出节目进行了精心安排。演出节目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以及其他国家级、自治区级代表性非遗项目,集代表性、群众性、艺术性于一堂。乌兰托嘎作曲、德德玛首唱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词作者是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当这首歌曲唱响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台湾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理事长陈春霖激动地说:“这首歌是两岸文化名人合作的成功典范,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在台湾聆听这首歌,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来自大草原的长调民歌《走马》、呼麦《马头琴颂》、民族舞蹈《安代舞》、萨吾尔登舞《传承》等13个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节目把演出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两位观众兴奋不已,也走上舞台,一曲《敖包相会》,唱出他们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他们激动地说:“我们去过大陆,去过大草原。草原上奔驰的骏马、飘动的羊群,太富有诗意了!我们就是在草原上学会《敖包相会》的,今天把这首歌唱给来自草原的亲人!”
10月13日,内蒙古代表团走进台湾少数民族平埔人后裔的聚落——高雄市日光小林部落,这里的人们正在准备颇具风情的 “小林平埔夜祭”。
当地文化学者简文敏说:“这是莫拉克台风后的第十次夜祭,莫拉克台风是小林人永远的心痛。”2009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导致的泥石流趁着黑夜把小林村瞬间埋覆,400多人罹难,被称为“灭村之灾”。现在的小林村人大都是因外出谋生、求学而逃过劫难的幸存者或是散落在邻近村庄的亲属。在悲恸中站起来的小林人把传承部落文化作为神圣的责任,夜祭充满悲壮,也充满希望。在夜祭的文艺活动中,内蒙古代表团为小林的大武垅人表演了蒙古族长调、马头琴齐奏、男声三重唱、蒙古族呼麦等节目,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10月17日,内蒙古代表团在台东市大东文化艺术中心演出,800多张网络预约赠票一抢而空,极具魅力的蒙古族歌舞再一次感染了观众。
10月18日至22日,内蒙古代表团来到台东市延平乡巴喜告布农族部落、台东市池上乡阿美族部落和花莲市太巴朗部落开展交流活动,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原住民的热情欢迎,尤其在布农族部落,当地艺人和来自内蒙古的非遗传承人就蒙古族长调、呼麦,布农族部落的八部合音互相切磋,同时对狩猎技艺、编织技艺、服饰制作技艺、传统游艺等非遗项目进行交流,增加了对彼此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原记忆”
2019年10月12日,“草原记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 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行,这个特展是“守望精神家园——第六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美丽中华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展推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服饰、鄂温克希温乌娜吉、金银器制作、刺绣、珠绣、草编、剪纸和蒙古文书法等令观众眼花瞭乱、目不暇接。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搭建起一座蒙古包,看似简单的蒙古包,在随团专家、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敖其眼里却是蒙古文化的集大成者。敖其如数家珍般地向观众介绍构建蒙古包的哈那、乌尼杆、毡子等以及蒙古包里的餐桌、茶壶、奶豆腐、果条、奶茶等。听过她的介绍,好多台湾观众表示,真想去草原看看、住一住蒙古包,切身体验一下草原的生活和文化。
蒙古文书法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古文书法在笔法上讲究疾涩二法和逆笔、拖笔、效笔、卧笔等运笔技巧,在墨法上有饱笔、渴笔、涩笔之分。席银柱是蒙古文书法盟级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150多项。在展览期间举行的蒙古文书法讲座上,席银柱从古到今的娓娓讲述让40多名学员听得如醉如痴。他让学员临摹自己的蒙古族书法作品,感悟写好蒙古族书法的关键。
据席银柱介绍,13世纪蒙古文字创制之时,蒙古文书法也就应运而生。蒙古文字源于蒙古人的生活,犹如蒙古人骑马,蒙古文字也是字母骑字母才能组成字词的竖式结构文字,每个字不仅都有头、干(腰)、 尾,而且每个字母都有与人或动物的某个部位相似的结构。蒙古文书法以其独特文字结构和特点,可以产生与其他民族文字书法所不同的艺术效果。然而,在长期的与汉文化艺术,特别是汉文书法和绘画艺术(水墨画)的碰撞交融中,蒙古文书法在借鉴中吸取营养,从而使蒙古文书法在表现手法及表现形式上产生审美范畴的文化共性。
赵婉婷是蒙古族珠绣项目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在佛陀纪念馆多功能厅手把手指导21位学员穿针引线,看到学员绣出的蒙古包、小羊羔等作品,她喜出望外,对学员说:“你们真是心灵手巧,我10年才绣出3幅唐卡,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绣出自己的作品,了不起!”
鄂温克族姑娘艾吉玛是希温乌娜吉(鄂温克语,意为“太阳姑娘”)传承人,她的太阳花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前来参观的人一边和她交流一边购买,不一会儿她的作品就被选购一空。艾吉玛说,通过姥姥讲解、妈妈示范,自己慢慢喜欢上这项传统缝制技艺,“非遗产品应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
活动结束后,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大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贾凡不胜感慨,他说:“历久弥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多来往、多交流,必将促进两岸文化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