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乐器和昆曲“盔头”深深吸引了德国观众
当地时间12月2日晚,上海昆剧团携昆曲经典名篇《临川四梦》完成了在德国柏林的4场演出,压轴的《牡丹亭》技惊四座,柏林观众全体起立鼓掌,久久不愿散去。
“中国昆曲太棒、太美了!”演出当晚对于上海昆剧团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对于柏林观众以及特地从英国、意大利、芬兰等国家赶来的观众来说,也是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临川四梦》第一次在欧洲完整上演,“演出很难得难得,必须看”。观众拉拉·梅桑特说,欧洲人欣赏《牡丹亭》引起的共鸣远远大于视听障碍。“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只是东西方呈现的形式不同。西方用更加外露的方式表达人的感受,而中国戏曲是用很多不同风格的形式去表现,非常有趣。”
此次受柏林艺术节之邀,上海昆剧团12月1日至2日在柏林为观众带来一场中国戏曲文化盛宴,首次完整呈现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四本大戏”《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
今年的柏林艺术节为上海昆剧团全本《临川四梦》设置了“中国戏曲演出”特别环节。“我们对中国传统艺术非常欢迎,邀请上海昆剧团也是想让更多德国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柏林艺术节总监托马斯·奥伯恩德说,《临川四梦》的艺术语言和西方的默片传统有相近之处。昆剧无论在音乐、视觉,还是动作表演等方面,都为西方当代艺术带来灵感与启迪,德国观众也为昆剧象征化的艺术语言而着迷。
此次演出展现的不仅是《牡丹亭》或中国昆曲,还有中国对文化的尊重,对传统的保护和中国当今的发展。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在多年的跨国交流中,她感受到欧洲观众对中国戏曲的关注已由最初的好奇转变为欣赏。
柏林是此次上海昆剧团欧洲行的第二站,前一站是奥地利格拉茨,下一站是俄罗斯索契。在柏林的两天,除了4场演出,上海昆剧团还一口气与柏林观众进行了9场互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不仅在地理空间上大大拓宽,深度互动也让本身文化积淀深厚的德国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度了解。
在与观众互动中,谷好好与导演倪广金以及德国国家基金会主席米歇尔·戈森威尔、德国知名汉语学家李雅娟讲解了中国昆曲的各种门道。德国知名戏剧导演安娜在每场演出前都会带领一名上海昆剧团演员为观众进行现场解析和展示,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和昆曲基础知识。剧本和创意上的交流也是德国观众喜欢的话题,为此,上海昆剧团导演沈矿与来自德国的知名戏剧导演柯尼迪、戏剧专家维森威勒、中国戏剧研究专家派斯克进行了一场跨文化对话。
德国观众对昆曲的喜爱出人意料,他们惊叹于昆曲的魅力,很多观众之前只是看过昆曲片段,此番整本呈现的艺术魅力令他们着了迷。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德国图片报》和《德国戏剧杂志》等多家主流媒体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用“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来形容这次演出。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陈平表示,近年来,德国民众对中国的兴趣在增加,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渴望了解中国文化。中德两国相关机构为两国文化交流作了很多贡献,此次昆剧在柏林演出成功就是中德机构多年来合作成果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