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前,浙江省青田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田石雕还处于原材料供给不足、传承人断档的发展困境中。但仅仅几年时间,该项目就经历一个由抑到扬的发展过程,逐渐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主要表现在青田石雕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政府扶持有力度、教育部门人才培养日见成效三个方面。
据调查,目前青田已形成集原石开采、工艺生产、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现有专业石雕经营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3.3万人,年产值从2001年的4亿多元上升到现在的8亿多元,占该县工业总产值的18%。
政府重点扶持行业发展
为推动石雕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不仅牵头成立了行业保护单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还制定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政策。
青田县政府于1998年就牵头成立了青田石雕行业协会、青田县石雕行业管理办公室,引导和促进石雕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又于2011年成立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和发展局,对石雕行业进行规范管理。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由华侨投资兴建的“山口中国石雕城”竣工,山口镇成为中国石雕的集散中心;建筑面积达11648平方米的青田石雕博物馆投入使用,它集青田石雕收藏、展示和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全国首个石文化博物馆。
此外,青田县还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青田石文化发展的决定》,制定了青田石文化发展的长、中、短期发展规划,为青田石雕产业的发展指引前进的方向。同时,还确立了县财政每年落实500万元的“青田石文化产业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作品征集、人才培养、石文化研究等方面。当地财政、工商和税收等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个体生产者经过整合,以小企业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经营。
灵活应对行业难题
如今一些手工艺行业普遍面临着原材料不足的问题,面对这一行业难题,青田县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与当地艺人们一起灵活调整了发展策略。青田石雕原材料中心地带——山口镇的资源已日渐枯竭,人们挖掘到高品质石材的机率越来越低,而一些石料收藏家手里的好石材又价格飞涨,无力承担高昂原材料费用的雕刻师们只能另辟蹊径。他们通过在普通石材上下功夫,增加作品的艺术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青田石雕行业协会为了应对石材荒,努力帮助搜罗世界各地的石材,将青田独特的石雕技艺运用其上,逐渐获得了市场认可。人们对青田石雕的认知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从原来对传统石材的追捧,转而更看重大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青田石雕虽然步入市场化轨道,但依然能够保持以手工为主体的加工特色,注重“人”的核心作用,注重体现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青年石雕艺人的作品占有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其保留手工制作的比率大约占整个工序的60%左右。
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随着石雕行业的健康发展,石雕艺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一点对于实现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让从业人员潜心钻研,立志走职业化道路,同时吸引和发展一批新一代传承人。为此,笔者重点调查了坐落在青田镇中心的青田职业技术学校。
青田职业技术学校于1993年设立青田石雕专业。2008年之前,该专业一直处于生源不足的状况。据该校校长夏国军介绍,之前每到中考前,老师们就要到处动员学生报考石雕专业。应允他们只要填报这一专业,不管成绩高低都会录取。但即使这样,当时也只能完成招生指标的一半。
近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为推动石雕行业的发展,为青田职业技术学校提供了较为优惠的办学条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该校石雕专业的在校生不仅3年学费全免,还可额外享受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目前,石雕专业已成为该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在2011年的自主招生中,石雕专业预收50个学生,但参加面试的多达300余人,竞争十分激烈。主要原因是正处于上升期的石雕行业,让学生和家长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途。即使资质平平的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的月薪也有三五千元,再过一两年,随着技艺的提高,月薪可达上万元,完全衣食无忧,能够专心从艺。
笔者认为,和传统的口耳相传相比,现代职业教育的优势比较明显:一是传承数量上的优势。该校每年正式毕业的年轻艺人能保证在60名左右,传承规模远超个体对个体式的代际传承模式。二是传承质量上乘。职高的石雕知识传授更系统,白描、素描、泥塑、篆刻、石雕工艺等专业课程的设置,加上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现场指导,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传统培养模式不能比肩的。
通过青田石雕个案,我们不难发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非遗项目,不仅能使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得以继承,更能助力一个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两全其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