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南京图书馆党委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会议,馆长徐小跃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的要求,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畅谈了心得体会。党委书记韩显红传达了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耀新在省文化厅党组中心组学习十九大精神扩大会讲话的主要精神,并就南京图书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馆党委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各支部书记和支委共74人参加了会议。南京图书馆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珍藏典籍 服务公众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上书清廷奏请创办江南图书馆,是为南京图书馆最早前身。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创办国立中央图书馆,是为南京图书馆第二源头。
1954年,文化部正式命名南京图书馆,合二为一,是为江苏省馆。
2007年,南京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开放。
从江南图书馆到南京图书馆新馆,110年来,风云变幻,星霜屡移,但南京图书馆珍藏典籍、服务公众的精神始终如一。在“第一个百年”中,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南京图书馆藏书宏富,人才辈出,业绩斐然,百年基业初成。
此后,南京图书馆进入“第二个百年”新时期,一切从“新”开始,新馆新气象,新政新举措,“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相继完成。10年来,南京图书馆锐意改革,推陈出新,成果丰硕,在全省乃至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7年,是南京图书馆“第二个百年”的第一个整生日,是南图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从2007年新馆建成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南图新馆诚如《大学》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断有新创意、新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向读者提供新环境、新体验,普及传统文化,引领阅读风向,拓展阅读视野。
厚植根基 开放多元
南京图书馆新馆建成10年来,厚植根基,提升服务,举办活动,引领阅读,研究课题,开发馆藏,保护文献,共享资源,深化交流,拓展合作,综合实力层层累进,形成了“第二个百年”的良好开局。
作为江苏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中心,南京图书馆已形成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藏书体系。截至2016年底,南京图书馆馆藏纸质书籍约1138万册、电子书籍约145万册。其中,古籍160万册、民国文献70万册。馆藏中不乏唐代写本,辽代写经,宋、元、明、清历代写印珍本,有524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目前,南图共有阅览室座位2747个,含少儿阅览室座位440个、视障人图书室座位17个。读者证总量近100万个,日均到馆读者达7000人次。
南京图书馆秉承“藏用并举”的服务理念,采用“开放多元”的服务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读者服务创新、惠民措施落实等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显著社会效益的重点工作:开展“馆中馆”建设,将少儿馆分为0岁至3岁、4岁至6岁和7岁至15岁,全面免费开放,实现阅读年龄的零门槛;推出“陶风采——你选书 我买单”服务项目,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借到最新的书;注重发挥省古籍保护中心的作用,已改造建成的历史文献修复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古籍专业修复室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274部,江苏省和南京图书馆珍贵古籍入选国家名录分别达到全国总量的10.6%和4.3%。
彰显龙头 合作共赢
南京图书馆注重发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心及省馆龙头作用,在江苏全省共建立了58个流通服务点,平均年外借册次26万,服务效益显著,社会效益良好。
开展共建共享,与高校图书馆等单位进行文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当地媒体合作创办“国学玄览堂”栏目,实现了国学经典与现代最精当的对接;通过“玄览论坛”等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南图讲座”是南京图书馆的延伸服务项目之一,在办好本馆讲座的同时,从2012年10月起在江苏省范围内开展“南图讲座”基层行活动,每个季度给全省基层单位送1场至2场讲座,每年共100场,传承文化,启迪智慧。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号召,响应党的十九大对公共文化建设和复兴传统文化提出的新要求,南京图书馆于近期完成了四楼国学馆的延伸改造,建成了传统文化弘扬场所“十德堂”。改造后的国学馆面积近7000平方米,国学类藏书约30万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学典籍藏阅基地。
南京图书馆将以建馆11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资源辐射的作用,努力创新功能定位,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全社会充分共享公共图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