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实施的中华地理标志文化传承人认定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地理标志通常概念是指某种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品质、声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它源于欧洲,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相关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有涉及该项工作。地理标志(GI)、非物质文化遗产(ICH)、良好农业规范(GAP)等同属国际通行的概念或语言。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这项工作,至今已近30年,虽然我国在开展地理标志事业上起步较晚,但是取得了较大成果,我国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已约万件,产品销售也早已突破了万亿大关,一大批地理标志品牌迅速成长,产品类别越来越丰富,市场认知度快速提升,一些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国门,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高度认可。特别强调的是,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以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助力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脱颖而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不难看出,我们已从地理标志大国迈向地理标志强国,产业和市场发展潜力凸显。
我们也客观地看到当前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制约因素,如重登记认证,轻产业培育;重国内推广,轻国际宣展;重抓短期效益,轻推长效机制等现象非常突出,与地理标志应有的价值开发、功能开发、平台化发展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地理标志文化有效载体的挖掘传播、品牌塑立的有效支撑因素运用严重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地理标志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地域文化传承、提升产品附加值。
如何解决和弥补目前短板,有效路径之一应该是发挥地理标志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地理标志文化传承人为核心,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一支过硬的地理标志人才队伍,以新时期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切入点,大力提升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美誉度和认知度,切实推动地理标志文化走向全球。
据悉,此次开展的中华地理标志文化传承人认定工作填补了我国地理标志事业发展中文化传承人的空白,同时中华地理标志文化传承人的实施,既丰富了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的工作内涵,又聚焦了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的核心着力点,最根本宗旨是鼓励地理标志人才守正创新,推动地理标志产业内生力量,发挥广大人们群众的创造力、凝聚力,全面助力我国地理标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安博文
(转载自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