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更新 更高 更美 更实在

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更新 更高 更美 更实在

26年前,在江城武汉这片热土上,诞生了一项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盛会——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时光流转,盛会依然。今年,武汉又迎来第十三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的盛装呈现。10月26日至11月1日,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个杂技节目齐聚武汉杂技厅,它们用更新、更高、更美、更实在的表达,让广大江城市民的文化菜谱中,又多了一道令人垂涎的“套餐”。

在本届杂技艺术节上,包括地面杂技、空中杂技、魔术表演、滑稽、驯兽五大门类,不仅有难度、有技巧、有亮点、有特色,更代表了当今世界杂技艺术的最高、最新发展成就。杂技节期间,集合世界范围的专业人士和国家级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成功举办杂技论坛,研究探讨“杂技艺术的时代表达”,举办“夏菊花艺术成就展”,回顾这位世界级杂技名家的艺术历程,展现武汉杂技艺术的辉煌与成就。

本届杂技艺术节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不仅低票价惠民,让市民享受到政府的文化消费补贴,还组织部分参赛的优秀节目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企业,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欣赏到中外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不仅彰显了城市文化魅力,而且更进一步提升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也给江城武汉坚持改革开放、坚定文化自信和坚定不移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入了新的文化特质。

更新,在传承中演绎新表达

杂技之于武汉,是名片,是品牌,是形象,是文化,是传统,是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地处荆楚重地的武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走索车坛尽女娃”“猴子狗熊玩棍棒”,早在清代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中就记载了武汉杂技的盛景。从清道光年间,天门、沔阳的民间杂技艺人聚集在汉口后湖献艺;到1919年起,全国50多个杂技戏班在汉口民众乐园轮番登台演出;1953年起,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武汉各路杂技团队组建成立武汉杂技团,从此武汉杂技团声名鹊起。

时至今日,武汉一直是杂技传承发展的“大码头”。武汉有着丰富、浓厚的杂技文化氛围;有创新、竞争和敢为人先的文化理念;有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国际杂技大赛中获得金奖的中国杂技界的代表人物夏菊花;有中国兴建的第一个专业杂技表演场地——武汉杂技厅;更重要的是有爱杂技、懂杂技的广大热心观众。

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与摩纳哥蒙特卡洛马戏节、法国“明日与未来”马戏节比肩的国际杂技大赛。各家各有侧重,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赛场侧重体现大都市文化的杂技艺术风格,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和国内各团所瞩目的“东方杂技艺术大赛场”。历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评委会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原主席、终身名誉主席夏菊花,是蜚声国际的“顶碗皇后”,在本届杂技艺术节开幕式上,现场观众的第一阵掌声就送给了她。夏菊花在杂技艺术节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十分激动地说:“在一座城市因为这个节目而披上盛装的时刻,在整个杂技赛场被欢乐和热情所淹没的时刻,我感受到了我这一生从未有过的欣慰,我为中国有了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而感到自豪。”

武汉杂技团,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杂技名团。他们二十六年如一日,坚持不断创新节目和技巧,每一届都有新创的参赛节目,他们或将传统节目发挥到极致,如《女子车技》(获首届黄鹤金奖),在“自行车上十八人孔雀开屏”;或将传统节目赋予新的寓意,如《雪映红梅——转碟》(获第二届黄鹤金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或挑战外国力量型演技,在超群拔萃的高难技巧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如《大跳板》《空中飞人》(分获第四届、第五届的黄鹤金、银奖)。

在本届杂技艺术节上,武汉杂技团的参赛节目《寒梅疏影·杆上技巧》,将传统杂技艺术融入戏曲元素,一举荣获芳草金奖。同时,也是对武汉杂技小子勤学苦练的最佳褒奖。

《寒梅疏影·杆上技巧》编排新颖别致,用本土元素讲述武汉故事,节目创意于武汉市市花——梅花。演员置身于一棵硕大的梅树上进行杂技表演,只见月影婆娑,梅香影疏,汉调婉转中演员用超常的臂力结合收放自如的身体柔韧性,完成“倒立蹦顶上杆”“绽转杆上自转单手顶”等高难度技巧,梅树也随之左右摇曳,甚至360度旋转,使得杂技技巧与高科技道具完美融合,引来观众一阵又一阵惊叹。

更高,在赛事中展现高标准

本届杂技艺术节同历届一样,始终坚持按国际标准来遴选参赛的杂技节目,按国际惯例来运作杂技比赛的各个环节,使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呈现出专业的国际水平。

一是杂技赛事组织精细、周密,确保参赛节目技术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统一。本届杂技节参赛的21个节目是由第十三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组委会经过近一年时间,按照参赛节目有难度、有技巧、有亮点、有特色的标准,兼顾地面杂技、空中杂技、魔术表演、滑稽、驯兽五大类杂技节目,在世界五大洲的14个国家和地区精心挑选而出的,它们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智利、新西兰、意大利、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蒙古国、中国等,代表了世界杂技领域的顶尖水平。比赛期间,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技艺与风情交替上演,令观众目不暇接,大呼过瘾。所有节目分成两台演出,先公演、后比赛,分A、B场轮番上演,角逐黄鹤奖和芳草奖,凸现了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国际水平。在为期7天的杂技艺术节赛场上,武汉观众亲历与见证了当今世界高水平杂技艺术的大荟萃、大展示、大竞技,各参赛团队和参赛选手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把世界杂技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度、新境界。

二是杂技赛制客观、公正、权威,体现了武汉举办国际盛会的开放和自信。本届杂技艺术节组成了以中国杂技家协会原主席、终身名誉主席夏菊花为主席的评奖委员会,并由伊利莎·梅登(荷兰)、贾丝明·斯特拉加(澳大利亚)、李西宁(中国)、拉切扎尔·斯达芬诺夫(保加利亚)、米科拉·科布佐夫(乌克兰)、彼德杜实斯基(美国)、帕维尔·科托夫(加拿大)等世界杂技艺术专家担任评委,他们都在国际杂坛上享有盛誉,并大多为国际杂技大赛的评委。评委会以技巧的新奇与难度,形式的创意与表演为评奖的主要指标,以此为标准,评委为参加本届杂技艺术节的节目打分,力求做到客观、公正、权威,得到了各参赛团队和广大观众的认可与称赞。

三是杂技设奖与国际标准接轨,体现了包融创新,吸引世界上众多高水平选手来武汉参赛,增强了本赛场的国际吸引力。按照章程,本届杂技艺术节设成人黄鹤金、银、铜奖各若干名,设16岁以下青少年芳草金、银、铜奖若干名。同时,还根据本届杂技艺术节参赛节目的继承发展和科技创新,新增设了杂技艺术创新奖。并且,在奖金的设立上,也立足高水准、高规格,使武汉杂技比赛金牌的含金量达到或超过其他国际赛场。

四是杂技论坛研讨视野立足武汉,放眼全球,时刻关注世界杂技最新动态,把握杂技发展方向,从理论上占领杂技艺术高地。杂技艺术节期间,组委会以《杂技艺术的时代表达》为题,举办了由国内外杂技专家和国家级杂技类非遗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参加的“杂技论坛”。中国杂技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尹力、理论研究处处长郭云鹏、天津杂技团中国古典戏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肖桂森、安徽省埇桥马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正丙等国内专家和加拿大太阳马戏团高级招募总监帕维尔·科托夫、保加利亚斯达芬妮艺术经纪公司主席拉切扎尔·斯达芬诺夫、澳大利亚马戏节总监贾丝明·斯特拉加等国际专家近30人欢聚一堂,对杂技的审美与创作观察,中国杂技的类型与特征,戏法的现状与传承,开启武汉杂技新时代新征程,太阳马戏团巡回演出中的多元化文化创意,保加利亚马戏的历史、现状与思考,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世界杂技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有效的探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更美,在技巧中呈现艺术美

本届杂技艺术节推出的21个杂技节目,不仅门类齐全,丰富多彩,保持了地面杂技、空中杂技、魔术表演、滑稽、驯兽五大门类的完整性,还充分展示了各门类的魅力与优势,在展示“高、难、奇”的技巧时,充分融入创造者、表演者的审美表达,使观众在欣赏节目时,感受到美的熏陶。

“高”是指节目的水平和质量。如美国的《女子双人皮条》和乌克兰的《男子双人皮条》两个节目都有很高的质量,并且演出中也都有较高水平发挥。尤其是出演《女子双人皮条》的美国双胞胎小姑娘瓦莱里亚·托马诺娃和维罗尼卡·托马诺娃,她们今年只有10岁,是本届杂技艺术节上年龄最小的演员,她俩的脸庞虽还稚嫩,却可纵身上10米的高椅或做单手倒立,或是靠两根皮条在空中飞翔,又或在七层晃管上小心翼翼地掌握着平衡,在高空中完成了各种高难动作,实属高空杂技表演的高质量佳作。

“难”是指技巧。如墨西哥的《晃管》和河南省杂技团的《黑夜·黎明——弹网钻圈》都展示难度较大的技巧表演。前者将晃管五竖两横叠成塔,再到塔尖上搭木板,来回移动,可谓精彩绝伦;后者将传统演技大胆创新,演员们轮番上阵,在忽明忽暗中表演出较难的穿插钻圈技巧。

“奇”是指不拘一格出人意料。如意大利的魔术神秘莫测,有“大变活人”“身体分离”等表演,让人咋舌,尤其是箱内“刀刺”美女,出人意料之惊奇,让观众倒吸一口气。

观众在欣赏杂技节目的“高、难、奇”时,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美的陶冶中。这也是本届杂技艺术节赛场的鲜明特色。本届参演节目中,无论是惊险刺激的跳板杂技,还是令人捧腹的滑稽表演,或者神秘莫测的魔术变换,都是一场场力量与技巧、惊险与美感的视觉盛宴,都彰显出杂技艺术讲究技巧、难度和惊险刺激的正统特色,既吸收时代发展新元素进行大胆创新,又兼顾艺术表演形式多元化,追求舞台艺术的华美呈现,带给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

更实在,在惠民中体现真实在

文化惠民,是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一贯坚持的重要举措。本届杂技艺术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文化惠民变得更真切、更实在。通过政府补贴、企业参与和市场运作等多种手段实现文化惠民,使更多武汉市民享受到杂技艺术节带来的快乐。本届杂技艺术节不仅推出了最低20元的惠民票价,还进一步加大了惠民力度,市民通过武汉“文惠通”购票,可享受到政府的文化消费补贴。尽管杂技厅演出实行低票价,但有机会走进赛场的观众毕竟还是有限的。于是组委会组织开展了杂技亲民的“四进”活动,连续几天组织国内外部分杂技节目进社区、进学校、进广场、进企业免费为广大观众表演节目,让武汉市民更直观、近距离感受到杂技艺术的魅力,让文化惠民实实在在。

武汉杂技有着百年传承,武汉杂技团有着半个世纪荣光,武汉杂技艺术节更有二十六载十三届之精彩。“武汉杂技”已深深融入武汉人血液。当第十三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圆满落下帷幕时,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本届杂技节评委李西宁以她切身的感受赞叹道:“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对国际杂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很荣幸一路同行,走向我们共同的灿烂远方。”

本届杂技艺术节组委会负责人在闭幕式上向广大观众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征途中,不断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推向新水平、新境界,推动武汉市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