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由中国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联袂推出的“珍珠:来自江河海洋的珍宝”大型展览,9月27日在国博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不仅是2016中国卡塔尔文化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国家博物馆首次推出的以西亚地区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展。
“展览还没开幕,博物馆里的女同事们便早已向朋友推荐了这个展览。”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主任陈煜的话印证了展览的独特魅力。从卡塔尔博物馆远道而来的130件精美绝伦的珍贵珍珠藏品的确引人入胜,展览一开幕,正在国博里参观的许多女性观众纷纷走进展厅,驻足拍照。实际上,关于珍珠,除了人们热爱的饰品,展览还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视角。
海湾地区一直是珍珠重要的来源地, 7000多年前就开始了对天然珍珠的捕捞,珍珠出口一度成为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唯一的收入来源,珍珠文化是该地区丰富文化遗产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展览以独特的展示方式呈现了珍珠的悠久历史、古老传说和神话故事,详尽解析了珍珠的成因与类别,并追忆了人类从艰险的天然珍珠采集最终成功过渡到科学培育人工养殖珍珠的历程。
海湾地区作为自古以来天然珍珠重要的来源地之一,不仅为东方、西方不同文明提供了历久弥新的珠宝饰品,更为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览将人类使用珍珠的人文历史进行了细致发掘,上及罗马时代,下迄21世纪,时间跨越2000多年。在众多精巧细致的展品中,既有蜚声世界的著名设计师的珠宝杰作,也有来自欧洲君主国的珍珠冠饰,更有众多不同地域内,以稀有珍珠打造的穿戴饰品,其中还能领略到中国珍珠养殖业兴旺发展的历程,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观众在感受珠光宝气交相辉映的同时,可以尽情徜徉于自然、历史、文化、艺术构筑的美妙时空之中。
展览以六部分分别讲述了珍珠的自然历史、海湾地区的珍珠、历史中的珍珠、天然淡水珍珠、养殖珍珠的开拓者、中国方式的养殖珍珠等内容。其中不仅介绍了珍珠的性质与种类,珍珠的成因,列举了各种绚丽的贝壳及其附属的天然珍珠实例,还概述了海湾地区数千年的珍珠捕捞和贸易历史,展出了罗马与拜占庭时期的精巧饰物等。
最为吸引观众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新艺术时期的饰品,飞翔的丘比特吊坠项链、狮子形吊坠、舞女吊坠、橡果形胸针、蜜蜂形胸针、蝴蝶形胸针、酒神女祭司头像胸针等,多选用造型富于变化的巴洛克式珍珠进行大胆构图,将自然寓于艺术作品之中,用不同形状的选材刻画出巧夺天工的动物、植物、人物形象,使珍珠的表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萨尔瓦多·达利设计的养殖珍珠与红宝石唇形胸针,彰显了艺术大师大胆的设计视角和独特的装饰手法。
展览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特别提供了馆藏文物中的明朝万历年间孝端皇后的凤冠共同展出。这顶凤冠于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定陵陵园,饰有金龙、金凤各九条,镶嵌了100余粒红宝石以及5000多颗珍珠。观众可以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中西皇冠的艺术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