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创作应“不忘初心”

书票研究会十年纪念(藏书票) 19×6.5厘米 1993 年 李桦

书票研究会十年纪念(藏书票) 19×6.5厘米 1993 年 李桦

“一枚藏书票,它若能引起我的好奇,想了解票主是个什么样的人、藏了什么样的书,以及彼时的社会情况……那它绝对是一枚好的书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研究员张新英感慨地说。

9月23日,“小而恢宏的力量——莞城美术馆馆藏藏书票展”在该馆开幕。为活化馆藏资源,激发市民对藏书票艺术和阅读的兴趣,加强对藏书票艺术的研究,莞城美术馆在馆藏5000多件藏书票的基础上,借展了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的部分收藏,策划了本次展览。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和作品的梳理,按时间为序,以“萌芽、复兴、承启、争鸣、藏书票在东莞”五个章节,展现了藏书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青年藏书票作者的创作现状,共展出藏书票原作214件。展览入选2016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将持续至10月30日。

今昔有分别 方寸见精神

5厘米至10厘米见方,精致的图案配上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张贴在书的扉页——这种正方形小版画就是藏书票。

藏书票大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早期它还只为一小部分文化精英所了解和喜爱,当时鲁迅、叶灵凤、郁达夫、李桦等文化名人是藏书票的积极倡导者和收藏者。小小藏书票,社会大视野。藏书票在近30年来的发展也凸显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时代图像。1978年后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催生的“读书热”,孕育了藏书票的春天。1984年,中国第一个藏书票民间学术团体——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成立。其组织的各种活动凝聚了众多优秀的版画家和书籍装帧艺术家,全国藏书票的创作也活跃起来。应该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版画制作条件改善,中外藏书票界的交流日趋频繁,各版种技法、艺术风格呈多元化发展的状态。

本次展览上展出的多是90年代以后至当下产生的藏书票作品。既有李桦、力群、古元、彦涵、李平凡等老艺术家为自己制作的藏书票,也有版画作者为董小明、吴长江等艺术家制作的藏书票;既有戏曲人物、文学名著等中国传统题材的藏书票,也有围绕外国文学作品和政治人物的藏书票,如魏谦的《肯尼迪论切·格瓦拉——悲怆的颂歌》。力群为自己制作的是《猫老鹰》,许英武为力群制作的藏书票描绘的是两个牧人与一只羊;尹秋生的藏书票形式来源于青铜器拓片,赵方军则专注于山水花鸟;同为女艺术家,陈雅丹《丹爱书》以女子情态体现了更多女性笔触,而郑爽《爱猫人藏书》则透露了艺术家的爱心和生活情趣……

新生代创作呼唤书卷气

在“争鸣”部分,展览呈现了“70后”、“80后”乃至“90后”创作群体在近10年来的藏书票创作新的特点。蔡志祥通过夸张变形使得藏书票有了卡通趣味,邱桂兰作品中理性的抽象体现了日本极简审美的影响,陈小凤作品中“淡淡的温和”代表着年轻一代追求唯美画风的创作取向……由于在生存状态、知识结构、学术背景等方面与前辈的诸多差异,青年艺术家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态度也越来越有新生代特性。

一方面,高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电脑辅助设计越来越多地介入创作,此外,还有一些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创作者引入现代艺术的观念和趣味,也为之注入了一股活力。尤其是当代艺术的一些观念的影响,使得藏书票在传统的实用属性之外,正在形成新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形态。但是,本次展览的一些新生代创作也透露出藏书票创作亟待探讨的若干问题:有的藏书票就是一幅小创作,它与书籍、票主等的关系变得疏离;有的藏书票就像是版画的缩小版,虽有表现性但缺乏“书卷气”……藏书票与版画、书籍插图之间关系是怎么样?藏书票创作是否要强调“不忘初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课题。

“一张藏书票所呈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既有艺术家的创造,还有收藏者的要求,以及书的内容的限定等等。” 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郑星球认为,虽然藏书票是版画的一个分支,但是它并不等同于版画。藏书票的创作依然要强调书卷气。

挖掘故事,引导收藏

不能不说,藏书票的上述变化与时代、市场以及群体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邮票一样,藏书票自出现之日起,就一直是普通大众收藏的对象。它图文并茂,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

藏书票收藏整体上属于小众,但是在美术市场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都出现了较为规范的藏书票收藏机构。电子书的兴起并不能代替纸质书阅读的乐趣。诸如淘宝等网站都有藏书票的销售、买卖、定制等服务。除了网上收集、机构买卖,藏书票爱好者还可通过大型的藏书票展览交换藏书票,以充实自己的收藏。

也是认识到这一形势,自2010年起,结合每年一届的东莞市读书节活动,莞城美术馆相继举办第二届、第四届全国青年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第十四届至十六届全国藏书票暨小版画艺术展,协办第二、三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并通过这些展览将优秀作品纳入收藏,其中藏书票与小版画作品共计5597件。同时,展览也促进了东莞本土的藏书票版画活动的活跃。近年来东莞市有20余人次先后入选全国性藏书票展,其中涌现出了黄天化、刘秀琼等新秀。

深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郝强这几年将注意力从版画转为藏书票创作,“目前中小学生藏书票的创作发展得很好,我觉得它不单是一种对文化的提升,同时也伴随我们一代一代孩子的成长。藏书票是一个很好的艺术载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莞城美术馆通过多次展览期间推出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与推广活动,也摸索出不少馆校共建的推广模式,促使形成更多孩子、更多市民读书、爱书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在本次展览推出大量藏书票精品的同时,莞城美术馆还将开展艺术家讲座、藏书票制作体验等一系列公共教育品牌的推广活动,如亲密一“刻”——藏书票制作亲体验、小小藏书票带回家、在美术馆上美术课、“行进中的美术馆”系列活动、“小书票、大故事——我与藏书票”作品征集大擂台等等。

“如果我们通过研究,把藏书票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吸引社会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兴趣,引导藏书票爱好者的收藏,那会很有意思。”天津美术教授沈延祥说。藏书票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在它发展的背后,呈现的将是一个大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