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出人出戏良性生态

营造出人出戏良性生态

国家京剧院第二届武戏展演虽早已落下帷幕,但关于武戏的思考与话题讨论依旧活跃。国家京剧院院长宋晨多年来关心武戏创作演出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建设,积极支持推出多种举措,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推动武戏传承发展。

在宋晨看来,与前些年相比,当今武戏创作、演出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此前,武戏剧目、演出比较少,市场不景气,这就使得武戏演员缺乏练功的自觉和心气儿,造成人才尤其是武戏领军人才的匮乏。人才匮乏就容易引发艺术品质下降,观众不爱看,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景气,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带有普遍性,不仅北京如此,其他地方也不例外。”宋晨说。

尽管如此,宋晨仍坚信,只要演出质量好,武戏还是可以将观众吸引进剧场的。2018年,国家京剧院举办首届武戏展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闹天宫》一剧,深受观众喜爱。今年的第二届武戏展演,国家京剧院推出了一批大戏、折子戏,经典武戏《雁荡山》尤其令人瞩目。宋晨介绍,《雁荡山》技巧复杂、对演员要求高,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力和剧院人才储备的一出戏,一经演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今年的武戏展演,我们还策划、推出了京剧打击乐音乐会,把打击乐从幕后搬到台前,让观众看到演员的演奏、看到乐队与演员的配合,从而更深入了解京剧艺术。”宋晨说,打击乐在京剧演出中承担控制节奏、增添风采等重要作用,对武戏来说尤为重要,但与武戏一样,打击乐在京剧演出中较为边缘,将其以音乐会形式推出,丰富了京剧演出形式,也与武戏演出相得益彰。连续两届武戏展演,势头越来越好,不仅令宋晨深感欣慰,也让从业者更有信心。

宋晨认为,武戏必须与其他京剧剧目一样,注重戏剧性。“武戏不是武术,武戏的核心是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技巧为故事、人物服务。”宋晨说,“武戏需要一面继承、一面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基于这样的思考,国家京剧院武戏工作室应运而生。宋晨说,武戏工作室的使命是一方面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尤其是多年来无人演出的剧目,将其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创作符合当下年轻人欣赏习惯的新的武戏剧目。“革命斗争、抗洪救灾等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中,都有适合武戏表现的内容,需要创作者加以提炼。”宋晨说。

武戏传承、发展,人才是关键。不论是举办武戏展演还是成立武戏工作室,都是为人才搭建平台。宋晨说:“我们剧院组织武戏演员进行大练功,促进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希望用一方舞台托起武戏人的梦想,让他们的努力与汗水有用武之地,从而更有勤奋练功、投身京剧事业的动力和信心。”

戏曲人练功辛苦,对武戏演员来说尤其如此,即便万分小心,也仍有受伤的风险。宋晨表示,国家京剧院一方面鼓励演员练功、演出,一方面制定了关于武戏演员因工受伤后待遇问题的相关规定,保障演员的权益,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除了在剧院内部制定措施、成立机构、搭建平台,国家京剧院还注重与院校合作共建。宋晨介绍,优秀武戏教员与优秀武戏演员一样,较为稀少,因而,国家京剧院相关领域的艺术家、演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到戏曲院校参与教学、促进教学。“我们看到院校里的好苗子,就会着重培养,从学生大二、大三就开始介入,开展一对一、一对二的辅导,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宋晨说,从前,演出单位是临近毕业季才开始到院校遴选人才,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提前到学生毕业前一年甚至更长,为的是尽早发现人才,对其进行着重培养。“我们努力将这种培养方法制度化,甚至开展共同办学,以提高成材率。这样一来,受益的将不仅是武戏演员。”宋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