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近日,记者刚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民路奶奶家门口,就听见从屋子里传来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你听,这个声音就是从收录机里传来的。”路奶奶的女儿告诉记者,老太太听说有客人来看这个老物件,一大早就把收录机擦拭了好几遍。
“这个收录机是丹桂牌的,兼具收音机和录音机的功能,1989年买的,当时花了100多元,那可是将近两个月的工资。”今年81岁的路奶奶精气神十足。她把收录机轻轻提到茶几正中,抚摸了几下,目光慈祥。立秋的黄昏,夕阳照进屋子,那一刻,恍惚回到了旧日时光。
在收录机被视作嫁妆之一的年代,路奶奶结婚的时候没舍得买,但为了工作需要说买就买。
1989年,路奶奶当选为河北省某省直机关妇委会主任,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各机关单位都在组织文艺会演活动。“当时大伙儿热情十分高涨,为了能登台演出,积极进行排练,但单位里没有收录机,总借又特不方便。”路奶奶说,冲着大伙儿这么好的精神劲儿,自己一咬牙就买了这台收录机。
自从有了这台收录机,每天早上和晚上,路奶奶都会和大家一起排练节目。“一听到《绒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和我的祖国》这些歌曲,总能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路奶奶说。
“这台收录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不仅参加了机关组织的新中国成立40周年文艺会演活动,而且参加了河北省妇联组织的评优活动。我们妇委会举办的机关妇女成果展还受到了省直机关工委和省妇联领导的观摩与称赞。”回忆起过去的工作成绩,路奶奶神采奕奕。
后来,这台收录机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宝贝,十几个职工经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朗诵、听广播……
退休后,这台收录机一直陪伴着路奶奶,时不时用它听戏、听广播,偶尔也淘点旧磁带,听一些老歌曲。用老太太的话说:“这个老物件承载着自己几十年的美好回忆。”
“随着日子越来越好,我们也给父母买了新的电子产品,可她对这台收录机还是尤其‘疼爱’。”路奶奶的女儿表示,每次收拾家里的时候,老太太都会擦拭一遍收录机。“有时候跟老太太开玩笑说,要不把这个收录机丢了得了,她立马跟你急。”她说。
七八年前,路奶奶借来了汉语拼音磁带,开始跟着这台收录机重新学习拼音。“学起来跟临考的学生一样,特别认真。”路奶奶的女儿表示,老人把拼音“捡”起来后,又开始在电脑上用拼音写东西给报纸投稿,不少文章还被当地报纸刊登,这事让老太太十分高兴。
如今,路奶奶又给孙辈买来不少有关唐诗宋词和儿歌的磁带。“收录机还能用就继续用着呗!现在国家越来越好了,用老物件教育子孙后代也不过时。人老了也要像老物件一样,继续发挥余热,传承中华好家风。”路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