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东端汉府街18-1号,有一座颇具地方特色的两层建筑,这里是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艰苦谈判斗争,同时广泛地领导和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对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是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庭院正对大门立着周恩来全身铜像,铜像高3.2米,表情沉着、坚定、从容,展示了周恩来的革命家风度。走进一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6.5 米、宽3.3米的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中共代表团成员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等人员群像。史料陈列厅陈列着国共两党南京谈判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近年来,每年都有超50万人次观众前来参观,感受在特殊历史时期,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综合业务部副主任陆玉珠告诉记者,来纪念馆参观的既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也有青年学生,他们在参观中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澎湃的革命豪情,体会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1946年5月3日,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纪念馆陈列分为“为了和平,进行重庆谈判”“进驻梅园,开启南京续谈”“审时度势,力控严峻局势”“扩大统战,开辟第二条战线”“竭力奔走,各方斡旋调解”“抵制‘国大’,中共赢得人心”六大部分,运用现代多种展示手段,再现了70多年前,在中国命运转折交汇点上,国共谈判及共产党最后赢得人心的历史。300多件/套文物、文献档案、历史照片及影像资料,充分展现了在周恩来同志带领下,中共代表团和中共中央南京局全体同志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团结自律、不畏艰险的革命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前途、人民利益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和妻子邓颖超曾经办公、居住的地方;35号是董必武、廖承志、钱瑛、李维汉等同志办公、居住的地方;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的驻地。国民党政府在这几所房子的周围布置了许多特务监视站。就这样,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极其艰苦和险恶的环境下,进行了300多个日夜的谈判斗争。
2017年,梅园新村纪念馆对运行了17年的基本陈列进行了升级改造,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梅园风范——中共代表团在南京”陈列展正式开展。展览以国共南京谈判史为主线,以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梅园风范为主题,运用现代化陈列展示手段,将政治性、历史性、艺术性有机结合,充分凸现了革命纪念场馆存史育人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展览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对我来说是一堂很好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武文瑾在参观梅园新村纪念馆后表示,要积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爱国情怀,不断鞭策自己认真学习、努力科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梅园新村纪念馆馆长沈浩告诉记者,不久前,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研南京红色文化基地建设工作时,要求各基地以系统思维推进红色文化基地建设管理,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加强统筹规划和整体保护利用。梅园新村纪念馆将进一步做好设施更新、环境提升、功能完善、史实讲解等工作,加强平台、舞台、讲台建设,加大线上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梅园新村纪念馆红色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