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花小钱看大戏

让市民花小钱看大戏

7月2日至7月7日,英国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在广东省东莞市玉兰大剧院连演8场。该剧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利公司”)和七幕人生文化产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引进,将在中国13个城市巡演,这是该剧首次在中国演出。

在广东演出期间,《玛蒂尔达》凭借良好的口碑、精彩的表演和低至80元的票价吸引了众多东莞本地观众以及来自广州、深圳、惠州、佛山等周边城市的观众甚至省外剧迷。厦门大学教授满新颖专程从厦门到东莞看戏;三叶草故事家族创始人李迪等人4个月前就关注该演出,当晚一行人分别从广东三市赶往剧场。

玉兰大剧院能成为《玛蒂尔达》中国巡演首站,与东莞十几年来对音乐剧的精心培育和玉兰大剧院的有效运营密不可分。玉兰大剧院是东莞标志性的文化建筑,自2005年12月31日开业运营以来,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目标管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模式,在玉兰大剧院管委会的监管下,由保利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东莞市财政为运营方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并从演出场次、上座率和年平均票价等方面制定指标、进行监管。按合同规定,玉兰大剧院每年使用政府演出补贴演出场次不得低于75场,年平均票价不高于200元,年均上座率不低于68%。

按照上述模式,东莞市民以很低的票价,就能欣赏到高品质的舞台艺术演出。玉兰大剧院开业运营至今,共组织演出1900多场,其中由保利公司组织的自营演出1000多场,大大超过合同的指标;平均每星期有两场以上演出,平均票价为182.7元,平均上座率为70.62%,有的场次甚至高达99%。13年来,玉兰大剧院吸引观众超过200万人次,并先后推出了“打开艺术之门”“市民音乐会”“绽放的玉兰”系列公益演出,最高票价仅100元,最低票价20元。保利公司以玉兰大剧院的管理模式为蓝本,从当初经营管理两家剧院,发展成为经营管理60多家剧院的院线公司。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陆世强介绍,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艺术普及工程,建成了21座剧院(剧场、影剧院),以及为数众多的村一级影剧院,不少剧院的设施和理念都达到专业水准。针对目前国内剧院多数以租场方式生存的经营状态,东莞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盘活剧场艺术设施,让市民走进剧场花小钱看大戏,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并以此提升城市的品质。

离玉兰大剧院3公里远的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自2016年3月启用以来,遵循的也是“政府主导、多元运作”的运营模式。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介绍,星剧场在满足各类群文活动、主题性重大活动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力量开放,形成了全公益型、半公益型、资源置换3类运作方式:东莞市文化馆利用星剧场自主开展群文活动,并向省级以上专业院团采购剧目,向市民免费开放;文化馆与聚橙网、广东艾利发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免费提供剧场及对优质演出企业或演艺机构提供3万元至5万元票价补贴的方式,引入精品项目,演出企业以低于市场价格15%至25%的优惠比例出售惠民票,或提供一定比例的公益免费赠票;此外,还通过资源置换的方式为其他单位及社会机构提供场地支持。

如今,星剧场已成为一个市民走得进、坐得下、爱得上的专业剧场。截至2018年底,星剧场共举办活动409场,平均每2.5天举办一场。这些演出活动中,综艺晚会、比赛活动约占50%,儿童剧、戏剧舞剧各占25%。

莞城文化周末剧场是东莞市最早坚持周期性举办高雅艺术演出的场所。2005年东莞市政府迁址后,原东莞市政府会议报告厅一度空置。莞城街道办事处为有效利用空置场地,将该报告厅改建为文化周末剧场,并于2005年4月举办了首场演出。此后每周六晚8点,文化周末剧场会准时上演《文化周末》晚会。

莞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浩荣介绍,文化周末剧场由莞城财政补贴,由东莞市东湖文化传播公司运营,由文化周末工程办公室监管审核,演出以公益赠票为主。14年来,文化周末剧场坚持赏学并重,共上演了678场晚会,并从一台晚会逐渐衍生出大讲坛、合唱团、室内乐团、演艺中心、剧社等系列项目。

工农8号先锋剧场是由莞城街道办事处牵头,为文艺青年打造的园区小剧场。剧场原为上世纪70年代东莞供销合作联合社的废弃旧粮仓,2014年,中天集团进行整合改造,保留了原有仓库码头的完整性,并注入文化元素,让旧粮仓焕发艺术新魅力。

先锋剧场于2015年6月底投入运营,由东莞市文化馆与莞城文化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活动策划执行,中天创意谷负责管理运营。自2015年至今,东莞市文化馆与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共投入117万元,中天创意谷共投入改造和管理运营资金198万元。4年来,这里先后举办了先锋戏剧、现代舞蹈、流行音乐、栋笃笑、影视发布会等活动,上演了浸没式戏剧《调钟人》、肢体剧《皮·相》等36部先锋戏剧,开设了7期非职业演员训练班,受惠群众超过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