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也时尚

扶贫路上也时尚

对于中国时尚行业来说,抓住发展机遇,引领消费潮流,是立身之本;体谅民生之难,助力扶贫攻坚,是道义攸关。近年来,时尚行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产业和人才潜力,通过打造新型传播和交易平台、推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与时尚创意相结合等,激发在地百姓的脱贫热情,收到较好成效。

产业扶贫:高标准绘制脱贫图谱

就业不足,是致贫的头号杀手。扶贫的道路有千万条,产业扶贫是最高效的“主路”。扶贫主体通过积极推进产业对接,帮助培养产业工人队伍,增强受援地区和个人的造血功能。

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时尚控股”)前身为北京市纺织工业局、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时期,北京时尚控股主动适应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时尚发展方向,以品牌运营为核心,与文化、科技相融合,奋力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卓越竞争力的时尚产业集团,努力做首都时尚产业发展的探索者、引领者。

作为北京市“产业援疆”的重点项目和标杆企业,北京时尚控股所属光华集团于2016年在新疆和田投资设立了京和纺织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京和纺织”),投产以来,已经把织布、涂层、制成品等纺织的全产业链生产从北京迁到和田,并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达产见效,改写了和田地区单个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的历史。

维吾尔族姑娘米尔古丽是京和纺织制品车间员工,“当时来工厂上班的时候,村里人都跟父母说,女孩上班没有用。”米尔古丽不这样认为。一段时间后,她在车间月工资最高可以拿到6000多元,成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目前,京和纺织为700多名维吾尔族员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200人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6年投产至今,企业累计发放工人工资7700多万元,其中最高工资6000元/月,平均工资2750元/月,基本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直接带动当地近千名贫困人口脱贫。

光华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强化政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助力和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企业二期项目完成后,将再安排1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

教育扶贫:发挥时尚类高校的资源优势

治贫先治愚,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精准扶贫脱贫的基础工程。北京服装学院是中国时尚领域高等学府,在时尚领域拥有众多优质资源,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2017年,北京服装学院就响应中央扶贫工作提出的高校“组团式”援藏策略,开启针对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支援合作。

北京服装学院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负责人续延说:“北京服装学院以骨干教师领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规划设计起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基础设施配备,加强硬件建设;以文化活动展示,加强传承创新研究;以科研采风实践,促进教学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8年,北京服装学院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了“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藏族服饰文化展演活动,来自北京服装学院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服装设计师融合藏族文化的服装服饰创意设计,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位于长城脚下,群峰环绕,风景秀丽,却因受制于交通闭塞而产业贫弱,是距离市区不远的贫困之村。北京服装学院通过参与北京市教委发起的“引智帮扶”工作,与北京市怀柔区西栅子村建立定点扶贫关系,以国内最前沿的设计力量为支撑,开启西栅子村文化发展的新里程。

经过对西栅子村的实地勘察,北京服装学院明确基本扶贫思路:以“引入设计智慧”为依托,提升改善村庄软、硬环境,种植农业景观农作物;依托长城,进行民宿换代升级,开发中高端旅游产业链,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解决就业问题;开发骑行路线,设置山地骑行的训练基地;举办无人机航拍摄影大赛、“北京时装周——长城下的时尚节”等活动,积极宣传,扩大村庄影响力;依托西栅子村“长城”“荆编”等自身资源,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及文创科研智慧成果的帮扶,组织村民进行特色家居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解决村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这一系列措施,让参与扶贫的师生学有所用,为接受帮助的村民提供了强大支持。

机制扶贫:打通内外循环,激发持久活力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2020年新增的中央定点单位帮扶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京晶挂职旗政府党组副书记,着眼长远,挖掘当地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扶贫,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助力当地,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实现内生式脱贫增收。

到岗前,刘京晶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科右前旗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文旅规划的专业研究背景谋划科右前旗的文旅发展。2020年4月到岗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刘京晶就调研了科右前旗14个苏木乡镇中的12个乡镇。针对科右前旗重点发展的乌兰毛都大草原,她深度调研了十余次,逐渐树立了智志双扶谋求内生式扶贫、凸显优势推动增值式扶贫、求真务实实现订单式扶贫的创新目标。

“科右前旗虽然长期作为国家贫困县旗,但始终保持着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8000平方公里无沙化、无鼠害、无污染的杭盖草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刘京晶说。

目前,刘京晶带领团队为整个科右前旗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创新机制和文化项目,科右前旗的文化扶贫工作进入了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首先,我们建立了中国传媒大学融媒体创新实验基地,通过对前旗融媒体的全方位帮扶,提升科右前旗的立体传播能力。其次,我们结合前期当地发展的突出诉求,策划举办‘乌兰毛都中国草原文化旅游发展论坛’,推广乌兰毛都大草原的品牌。第三,我们打造了旅游文创扶贫集成平台,邀请20多位国内知名创意设计师为当地农特产品进行创意提升、为传统工艺进行文创开发。目前已经在设计和制作的有30余款文创产品。第四,我们引进国内知名建筑师在乌兰毛都大草原核心景区打造生态型的网红建筑——“星空坊”草原书屋文创共扶空间,一方面为大草原增加核心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也是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载体创新,推动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等。”

科右前旗俄体镇的刘丽娟在刘京晶的启发下,树立起鲜明的品牌意识,注册了自己的草编商标,并借助中国传媒大学的设计和营销力量开发新的产品线,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刘丽娟感喟:“创业路上有了政府派来的贴心人。”

多主体扶贫:民企同样实打实

创建于1994年的依文集团,经过26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是享誉全球的高端时尚品牌。16年来,董事长夏华与依文集团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以公益情怀创立了依文·中国手工坊,搭建起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和东方美学文化的传承及赋能平台和数据化、IP化、时尚化、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精准扶贫模型,使大山里的手艺人通过自己的手艺,“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

“现在我们有13000多位深山绣娘,5000多种民族的中国美学纹样,打造出线上数据库平台。同时,建立了1000多座绣梦工坊。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将一户户人家、一个个老人的信息汇总,通过这个数据库,能找到任何一个绣娘的位置、产品等信息。400多家全球品牌、超过1600位设计师跟我们进行了合作,通过一部手机,我们让绣娘们高效地完成她们的订单。”夏华表示。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珠藏镇蜡染工艺非遗传承人杨晓珍是个不识字的绣娘。2016年9月,依文·中国手工坊在珠藏镇为杨晓珍成立了绣梦工坊,成就了她与一大群村子周围的妇女及年轻人。迄今为止,走进这间绣梦工坊的学员已达3000多名。她们学会了蜡染技艺,依靠自己的手艺脱离贫困,走向了富裕。杨晓珍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家,甚至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邀约讲课。

夏华说:“我最大的信念就是做一件事,从一开始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到改变一群人的命运。反正我是铁了心无论如何都要改变这一群人的命运,让她们相信用自己的手艺可以赚到钱,都能过上好日子。”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有效的扶贫战略,引智扶贫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撑,机制性扶贫,是终见成效的可靠保障,多主题扶贫是汇集众智、彻底实现百年梦想的力量源泉。时尚业参与扶贫,有思路,有特色,为解决时代性问题做出了探索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一个恢弘的梦想,实现这样的梦想为时不远。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用绣花功夫,做好扶贫工作,实实在在地造福当地人民。”刘京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