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重庆群星剧院内热闹非凡,环卫工人、医务人员等来自重庆各行各业的观众,共同观看了由文化部主办、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承办、重庆市群众艺术馆等共同实施的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重庆行的首场演出。
为充分发挥国家级文艺评奖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群星奖的社会影响力,文化部今年组织开展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全国巡演,包括示范性巡演、区域联动和各地巡演。示范性巡演共有3站,重庆行是示范性巡演的第二站。
展示群众文艺优秀作品
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高度重视此次巡演,从节目设置、演出场地安排、观众组织等方面都精心筹划,16日至18日,分别在重庆群星剧院、重庆师范大学校友会堂、重庆璧山大剧院连续演出3场,现场观众覆盖普通市民、建筑工人、大学师生、文化志愿者和基层文艺创作骨干等各个群体,真正体现了群众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此次巡演还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的互动播出终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全程直播,在线观看量近30万人次。
本次巡演汇集了山东、江苏、云南、西藏、广东、陕西、浙江、重庆等省区市的12个节目,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艺术门类,是一批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其中,小品《占座》以大学生“占座”这一普遍现象为切入点,讲述了3个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对就业、爱情的选择,对人生价值的体悟,反映出不同时代大学生们同样的家国情怀;群舞《阿婶合唱团》表现了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传达出生活的美好;谐剧《一分不能少》塑造了一个为了生活看似斤斤计较,但在道义面前义无反顾、“缺钱不缺德”的重庆“棒棒”形象。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对此次巡演组织有力,真正体现了深入基层、重心下移,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扩大了群星奖的影响力。
百姓乐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3天的巡演中,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这些群星奖获奖作品取材广泛,内容涉及反腐倡廉、大学生择业、社会道德等诸多热点问题,一些关注社会民生的话题引发了观众共鸣。
在重庆市群星剧院首场演出时,市民安先生下班后顾不上吃晚饭,早早就带着女儿和外甥来看演出。就职于重庆江北区华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孙丽红是一位文艺爱好者,她表示能观看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很高兴,“整场演出很精彩,群口快板书《羊续悬鱼》、谐剧《一分不能少》内容接地气,能看到这样的演出是一种享受。”
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友会堂,此次巡演成为了沙坪坝区2017“青年艺术家绽放计划”文化主题活动的重头戏,1000余名大学师生共同观看了精彩的演出。通过演奏唢呐、板胡等表演的《山东梆子腔》,苏州姑娘表演的《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充满陕西味道的秦腔小戏《哎呀呀》……风格迥异的演出让师生们叹为观止。一些大学生表示,这些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文艺作品,其创作水准着实让人惊叹。
18日,在重庆璧山大剧院,来自企业、市政、建筑、卫生、教育等系统的1400余名群众一起观看了演出。他们身着代表各自行业的服装,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精彩的节目不时让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璧山区近年来打造的地方特色文艺作品《璧山鼓韵》也应邀参加了本次演出。环卫工人晏文众在演出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他说:“很多节目打动人心。台上的演员很多都是来自各个行业的普通文艺爱好者,我喜欢曲艺,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登上这样的舞台。”
提升基层群众文艺创作水平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作为此次巡演的主要实施单位,在举办巡演的同时,结合重庆群众文艺工作实际,开展了“群星大讲堂——群星奖编导创作经验分享及重庆市群众文艺创作骨干培训班”。在3天的时间里,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群舞《扫街》编导刘羽宁、群舞《妙音踏舞》编导次仁琼达等分享的编舞创作经验,无伴奏混声小合唱《瓦器器》的指导老师和丽春、小品《亲!还在吗》的编导杨迿等也分别分享了各自的演出和创作经验。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鲁广峰表示,此次培训观摩与教学同步、体验与分享同行,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加深了理性思考,切实提高了基层群众文艺骨干的创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群星奖的品牌优势。
学员们表示,11位群星奖获奖作品的编导们的精彩授课让大家受益匪浅,自己对如何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如何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平日里非常渴望有机会参加这种实战性的培训。特别是河北评剧小戏《月缺月圆》的编导董培英介绍了他们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克服现实困难创作艺术精品的过程,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彭水县文化馆专干张为林说。
据了解,重庆市在积极参加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全国巡演的同时,积极组织获奖作品参与省市之间的区域联动、市级巡演。近日,在全国巡演重庆行活动结束后,重庆市还组织开展市内群星奖获奖节目基层巡演第三站,走进大渡口九宫庙步行街,把演出送到市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