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5日晚,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大剧院华灯闪烁、流光溢彩,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剧院共同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并观看文艺演出。本次演出由中国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家和俄罗斯艺术家同台演绎。艺术家们不负重托,以满腔的热情、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圆满完成任务。
周密部署 通力协作
此次演出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俄罗斯联邦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以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为主要演出班底,与俄罗斯艺术家同台演绎。
为确保圆满完成演出任务,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在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的具体指导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央民族乐团全力以赴、通力协作。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频繁,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并取得卓越成效。面对此次高规格的演出任务,两单位仍然以十万分的精力开展筹备工作。音乐会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金生、总经理李保宗担任监制,中央民族乐团党委书记席强担任总导演、副团长赵东升担任音乐总监,知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知名胡琴演奏家唐峰担任乐队首席,以中央民族乐团最强演出阵容献礼这一盛事。从前期策划到曲目确立,从跨国接洽到最终成行,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全体演职人员的大量心血与辛勤汗水。
克服困难 如履薄冰
6月1日,10余人的先遣组抵达莫斯科,次日,90人的艺术家团队随后抵达。日程表密密麻麻,全体演职人员几乎没有休整便进入紧张的合乐排练。
虽然在此前的数月中,艺术家们进行了认真而充足的准备并经历了数次上级审查,但与俄罗斯艺术家合作排练的时间只有一天半,实际联排时间仅半天。“如此大的工作量,相当于一天开了三场音乐会。”艺术家们感叹。此外,大家还需克服舟车劳顿、时差调整、语言障碍等一系列已知和未知困难。几天来,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倦,但只要手执乐器、音乐响起,大家便犹如更换了电池,人人精神抖擞、个个热情高涨,真正表现出了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临时支部 凝聚人心
当地时间6月4日上午,中央民族乐团联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组成临时党支部,利用排练间隙,在莫斯科大剧院的演员化装间内,召开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支部会议,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深入学习和行动部署。
会议由中央民族乐团乐队党支部书记、乐队队长魏育茹主持,30余位党员参加。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保宗、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修芹、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聪和副团长唐峰依次发言,他们一致表示: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召开临时支部会议十分必要且意义非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的落实需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当下的实际就是全力以赴完成好这次演出任务;在座的演职人员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因此,面对如此紧迫而繁重的工作,党员的先锋形象必须彰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发挥,他们坚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演出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精彩演绎 不负重托
6月5日晚,当大幕开启,中方主持人耿靓和俄方主持人别列津·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在巨大多媒体屏幕的两国国旗背景下款款上场。音乐会由中俄两国著名音乐家共同合作完成,体现了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将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见证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成果。
音乐会由7首作品组成,以一曲俄罗斯民歌《沿着宽阔的街道》拉开帷幕,俄罗斯皮亚特尼茨基国立模范民间合唱团的艺术家身着民族盛装,他们动感的踢踏舞、变幻的队形、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瞬间把全场带入热烈欢腾的气氛中,让在场的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观众切实感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热情。
为了回应东道主的热情,中央民族乐团演奏了由中国知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爽朗的情味、激情的演绎与巨屏上飘扬的大红绸子,让喜庆的节日气氛漫卷全场。
第三支乐曲是乐团专门为此次演出委约中国知名作曲家郝维亚创编的二胡、大提琴与中国民族管弦乐《携手》,作品以中国的《茉莉花》和俄罗斯的《红莓花儿开》两首经典乐曲为素材,熟悉的旋律响起,当即引发观众共鸣,当二胡演奏家李超与大提琴演奏家鲍里斯·安德里亚诺夫的琴弓向一个方向拉动时,中俄文化的界限已在琴弦的共鸣中消融。
毋庸置疑,音乐会的最大特点就是两国艺术家的合作,继“携手”之后,知名琵琶演奏家赵聪和俄罗斯三角琴演奏家亚历山大·尼古拉伊丘克以一曲《绽放》(马久越曲/赵聪改编)燃爆全场。俄罗斯三角琴与中国琵琶同样具有撩拨人心的颗粒性音响,赵聪和尼古拉伊丘克手执乐器、双双入境将乐曲演绎得炉火纯青,他们每一次心领神会的交流,都会点燃在场观众的热情。
来自俄罗斯奥西波夫民乐团的两位三角琴演奏家亚历山大·尼古拉伊丘克和阿列克谢·弗罗德利维茨与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们共同演绎的《货郎》由中国知名作曲家赵东升编创,他于家喻户晓的俄罗斯乐曲中注入中国民族管弦乐独特的音色,三角琴的点击犹如一组响亮的鼓点在乐队中心敲响,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呼应赢得了满堂喝彩。
俄罗斯赫利孔山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绍塔·奇毕罗夫演唱的《路漫漫》脍炙人口,乐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对中国观众来说,记忆中的俄罗斯文化总是与风格浓郁的俄罗斯民歌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相当程度上源自没有国界的音乐,中国人的俄罗斯情结总与这样的音乐紧密相连。
民族管弦乐《来自东方的祝福》由中国青年作曲家姜莹专门为根据敦煌壁画复原的敦煌乐器而创作,排箫、龙凤笛、敦煌笙、瑟、莲花阮、五弦琵琶……丝绸之路上敦煌乐器淳厚古朴的音色传递着东方的情愫与祝福,亦传达着中国艺术家用丝竹乐器连接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景。
音乐会以中央民族乐团与皮亚特尼茨基国立模范民间合唱团共同演绎的《卡林卡》压轴。中国乐队与俄罗斯合唱交相辉映;俄罗斯乐曲与中国音色别具一格。全场观众循声击节、欢畅鼓舞,两国艺术家早已默契到不辨彼此。
演出结束,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与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部长弗拉基米尔·梅津斯基在后台亲切会见了两国艺术家。弗拉基米尔·梅津斯基首先代表普京总统向艺术家们表示热烈祝贺与衷心感谢。雒树刚对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非常精彩,完美无缺!音乐会在两国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台演出既是艺术精品,更是两国人民亲如一家的缩影。”
国乐辉煌 传递使命
演出的成功让亲历者异常激动,音乐的感染力超乎想象。谢幕之时,执棒整场音乐会的指挥家张国勇张开双臂健步上台。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时的确特别感动,这种感动不仅来自于与他多年合作的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还来自于数年前在俄求学的经历。1993年,张国勇被国家派往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并于1997年被授予博士学位。熟悉的乐团、熟悉的地点,让他更能体味文化交融的强烈震撼力。
同台合作不仅是两国艺术家相互学习借鉴的重要渠道,更是中俄两国关系互通的重要窗口,是畅通文化交流、实现多领域共赢的桥梁。
中俄关系7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内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俄友好使者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令人充满敬意。在中央民族乐团的档案室里珍藏着一系列珍贵照片,其中,有1957年“中国民歌合唱团”(中央民族乐团前身)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开幕式演出的剧照,有2012年在克里姆林宫参加“《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的剧照,有2013年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参加“俄罗斯—中国旅游年”闭幕式音乐会的剧照,还有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家刘沙在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的毕业照(刘沙于2011年至2016年受乐团公派赴俄学习并获得交响乐—歌剧指挥专家文凭)……这些照片是中央民族乐团一代又一代国乐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见证。
文化交流是点燃艺术家生命之火的导线,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独特的艺术品种和亲切高雅的表达方式,充分利用这份遗产获得更多知音,就是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家的光荣使命。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艺术家们不辱使命,正在用辉煌的国乐赢得世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