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古渔镇:两万人小镇迎来20万游客

东沙古渔镇:两万人小镇迎来20万游客

东沙古渔镇位于浙江岱山岛西北端,史称“东沙角”。清康熙年间,每逢鱼汛各地渔船便会聚集东沙,船以千计,人达数万。悠久的历史为小镇积淀了独具海洋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宗教文化。近年来,当地依托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全力打造非遗旅游景区,不但让渔民号子等非遗项目重新获得了生存的土壤,也进一步拉动了旅游,使这个人口不到两万的小镇年接待游客量达20多万人次。

目前,镇域内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8项,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3A级景区1处,有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等多家文化主题展示场馆。2014年古镇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又入选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旅游局公布的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非遗主题实验小镇。为了加快非遗旅游景区建设,当地在推进非遗展演常态化、非遗店铺一体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非遗展演常态化。自2016年以来,每年7月至10月,每逢双休日及重大节假日,东沙古渔镇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活动,既有布袋木偶戏的公益演出,也有民间魔术表演,既有剪纸、渔民画的技艺展示,也有渔嫂织网等项目的互动体验。全年展示35天70场次,参与人员4000余人次,投入经费30余万元。

非遗店铺一体化。2017年,当地在非遗一条街开设了盐雕、渔绳结、布袋木偶戏等6家与非遗项目相关的店铺,邀请传承人、手工艺人进行现场展示、展演和展销,游客也可以参与体验互动。这些店铺将展示性、体验性和经济性集于一体,进一步增强了古镇的文化内涵。

主题活动特色化。每年7月14日是古镇上最热闹的一天,东沙弄堂节、渔家千人宴等活动如期在这里拉开序幕。渔民开洋、谢洋节是岱山岛的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每年的休渔期,渔民都要举行祭海谢龙王仪式,以表达感恩之心,并置办“谢龙水酒”全村同庆。昔日“谢龙水酒”已发展成为今日古镇弄堂里声名远播的渔家千人宴。弄堂是古镇最有特色的建筑形态,人们在弄堂里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东沙镇弄堂节已走过9个年头,从第三届开始,非遗展示成为这一节日的核心主题。

非遗联展品牌化。2017年、2018年,小镇邀请舟山、金华、丽水、宁波等市县加盟,成功举办了两届东沙弄堂节暨非遗大联展活动,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逐年递增,民众参与度更是空前高涨,活动举办当天游客数量即达3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20余万元。

当地政府认为,传统节庆活动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找准文旅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往往能推动更多的传统技艺、民间艺人进入旅游市场,两届东沙非遗大联展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此外,还要放开思路,加大传统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这也是推动非遗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抓手。目前当地已成功研发出岱山渔民画精品包装、鱼骨塑画等10余种独具岱山印记的文化衍生品,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人才培养也是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这几年,小镇在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不断发现乡村人才,建立传承队伍,鼓励具有较好基础的青年一代主动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以提升乡村文明素养,实现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

从非遗一条街的技艺传承到节庆活动中的非遗展演,从非遗产品的开发到非遗保护理念的传递,一张张乡村“非遗网”,带给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体验,也让当地真切品味到非遗在百姓生活中的传与承。小镇成了展示文化的绝佳舞台和承载各类旅游产品的最佳场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停留在口口相传、师徒相承上,更通过旅游、文化产业的途径,体现了时代性,从而更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