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江苏“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拉开帷幕

2018 江苏“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拉开帷幕

6月1日,由江苏省文化厅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运河传情 匠心筑梦”——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淮安拉开帷幕。江苏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中共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晓东,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江苏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裴旭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演。

开幕式演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州十番锣鼓》,唱词唯美,蕴涵着古老江淮一带的生活风俗,唱腔优雅含蓄,韵味十足,锣鼓点平稳舒缓,尽显浓郁的文化底蕴。《运河船工号子》展现一群运河边的汉子历经风雨迎来雨过天晴,舞台上洋溢着与命运抗衡的蓬勃生机。徐州鼓吹乐《丰收喜悦》融汇了唢呐的嘹亮与笙、钹的欢快,乐曲中朴实的情感令人振奋。扬州杖头木偶、苏州评弹、常州的锡剧以及京剧、淮海戏、淮剧、黄梅戏、洪泽湖渔鼓等非遗项目同台展演,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6月1日至3日,来自大运河沿线41个城市的16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支秧歌号子表演队,9支合唱团队共聚淮安,为群众献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燕京八绝精品特展等。

在淮安市美术馆,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购买。来自北京的王致和腐乳、六必居酱菜、王麻子剪刀,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来自河北的衡水内画、衡水老白干、武强木版年画,来自山东的德州扒鸡、曲阜楷木雕刻、泰山水陆画,以及来自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的众多非遗项目让市民流连忘返。

徐州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近端午,绣工精美、色彩喜庆又有药用功效的香包引得众多市民竞相选购。曹氏香包第三代传承人井秋红告诉记者,她14岁跟随母亲学习制作香包,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要把优秀的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一口烧开水的锅,里面煮着一个个洁白的蚕茧,云锦技艺传承人刘广社正在熟练地演示缫丝技艺,在观众好奇的目光中,他将蚕茧中牵引出的几缕丝线汇成一根蚕丝,然后绕到机器的框架上。刘广社从事这项技艺已有20多年了,年轻时外出打工,在南京云锦研究所学得技术,30多岁回到家乡涟水创办云锦织造公司,用自己的技艺让生活越来越好。

淮安市文化馆内展出了包括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等在内的燕京八绝八大类工艺精品和大师作品,并组织剪纸、线编、瓷刻、泥塑等部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市民开展互动体验活动,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举办讲坛。

“悠悠运河情·多彩中国梦”运河沿线城市合唱邀请赛在淮安市文化馆举行,9支合唱团队登台亮相,用优美的歌声唱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旋律。获得本次比赛金奖的济宁荷之声合唱团团长刘晓彬赛后说,这次受邀来周恩来总理故乡特别荣幸,大家将前往总理故居参观学习,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该团艺术指导王峰获得了指挥大奖,他说:“这次比赛唱出了水平,唱出了魅力,唱出了运河人的心声。”

这是一次开放的文化盛会,从主会场到分会场的所有活动,对市民群众全部免费开放,参展项目中既有好听的,也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更有好吃的,贴近百姓生活需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大运河流域尤其是江苏段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大运河流域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项目,展示大运河流域传统工艺之精细、精湛、精美。

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的举办,对于加强沿线交流、健全合作机制、整合文化资源、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