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记者来到有1800余年建县史的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这里山环水绕、风光旖旎,不仅较好地保留着田舍掩映、阡陌纵横的田园胜景,在青山碧水间,还隐藏着百余座格局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和古民居。
据松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杨建明介绍,松阳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项目的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启动之初,他们在调查时发现,大部分老屋残损非常厉害,屋面漏雨、木构霉烂、墙体坍塌,有的已成了危房。经过两年的努力,当地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对老屋开始修缮,不但保护了文物建筑,而且使其变得更加宜居。
浙江省松阳县有2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其中属于传统节日仪式的有叶氏祭祖、竹溪排祭、玉岩庙会与平卿祈福4项。2017年9月,原文化部非遗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针对民俗类非遗项目在松阳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试点研讨班。研讨班挖掘整理松阳的民俗资源,推动了当地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非遗与旅游的融合。
让乡村更具活力
老屋就是老百姓的“家”,只要家在,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就会“回家”,乡村就会变得有活力。
“我们也积极指导村民开展利用,老屋既可以自住,也可以作为民宿、工作室、展览馆等使用。”杨建明说,“目前,我们已在三家民宿,即四都乡平田村的‘云上平田’、四都乡西坑村的‘云端觅境’和大东坝镇石仓片区的‘鸣珂里’设立了非遗传承体验点,将松阳文化、风物、民宿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符合现代需求的公共体验点。这个体验点,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空间,也是非遗保护的传承空间,还是文化创意的发展空间,更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空间。”
走进“云端觅境”民宿,四都乡政府文书翟羽洁正与村民一起搬运货物,她说:“这些是木雕的原材料,这周六我们要在这里举办木雕教学活动。在松阳,竹子、木头资源非常丰富,黄家大院木雕技艺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我们这边有一支松阳工匠队伍,过来教学的就是‘拯救老屋行动’的老师傅,也是非遗传承人。”
这家取名“云端觅境”的民宿,从外表看依旧古朴,但里面的设计却极为时尚。作为民宿合伙人之一的老白说:“随着非遗教学活动的开展,民宿的人气更旺了。每逢周六,这边大厅挤满了人。” 两年前,老白与几个合伙人在西坑村几栋已经坍塌的土房废墟上,建起了新楼房,还在新楼房的墙体中加入松阳特有的端午茶草药。
“现在,民宿业主成了我们村的主心骨,有重大建设项目,村民都会去请教他们。”西坑村党支部书记丁菊红说,目前,村里正规划建游客中心,老白、谷增辉等民宿业主全部义务参与进来,光设计费就为村里省下了10多万元。目前,老白他们的团队又有了新规划,预计投入500万元,对村中8栋房子进行改造,打造文创空间、艺创空间和农创空间,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签约非遗传承人
阵雨初霁的午后,记者来到大东坝镇石仓村——江南客家的迁徙地,村前的石仓溪因大雨来袭而激流奔腾,沿着徐徐上倾的坡度往前走,卵石镶嵌的村道被雨水冲刷得洁净如洗,遇见村民他们都会友好地点头致意,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走进装修雅致的“鸣珂里”民宿,门上的两块牌子十分醒目——“非遗传承体验点”“圆梦书屋”。
在“鸣珂里”,能够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接待大厅的中堂挂着一幅巨大的“豺虎画”,“鸣珂里”的管家卢英说,这幅画出自松阳豺虎画第五代传承人郑王义之手。豺虎画是松阳的省级非遗项目,山里的村民会把它挂在家中,具有驱邪镇宅之意。
“我们把‘豺虎画’画到了电影幕布上,使它成为巨幅工艺品。”卢英说,“我们希望这家民宿不仅仅是一家旅店,还是当地非遗的展示平台。”
鸣珂里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翠说,“鸣珂里”这三个字原本的意思是指宰相府邸门口的那条路,鸣珂指的是玉器相撞发出的声音,相府往来皆贵人,显贵者所乘的马一般以玉为饰,行则叮当作响,因而得名。“因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民宿行业,又认识了一批手工艺人,文化+民宿成了我改变工作状态的新方向,松阳满足了我对这个新方向的全部设想。”陈翠说。
目前,“鸣珂里”已与郑王义签约,聘请他为艺术顾问,豺虎画作为传承项目定期在鸣珂里举行传承活动。郑王义表示:“我们这一辈人最希望的就是把手艺传给下一代,当地支持我们进民宿、进校园、进文化礼堂教学,我们有责任做好传承,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成为传播者、传承人。”
“这三家民宿每周六都会开展常态化的展示教学活动,预计全年开展活动50余次。”松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叶素珍说。
“茶染”传承文化
“让寂静的农村再度热闹,让凋零的乡村再次繁荣,让荒芜的土地再现绿色。”2017年初,“云上平田”民宿掌柜叶丽琴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立下这样的誓言。一年多来,她不但将手工扎染作坊引进民宿,还不忘给村里的老人买些日用品,甚至把松阳县青少年综合服务点也“请”进了平田村,让青年志愿者服务在平田村常态化展开。
在“云上平田”内,有一间名为“云缬坊”的扎染手工作坊。在这里,记者邂逅了曾就读于绍兴文理学院纺织工程系的松阳青年叶科。自2009年毕业后,他就一直在杭州从事服装电商,还经常上网卖一些文创产品。“看到这几年松阳民宿和古村落发展得较好,扎染这项传统工艺又与我所学的专业有关,于是就想着将扎染融入创意元素,做成文创产品带进松阳。”叶科说。
出于职业敏感性,这位“85后”生出了一个奇思妙想:松阳是茶叶大县,何不用茶叶染布料,做成留有茶叶清香的旅游商品——衣服、手帕、丝巾和香包呢?2017年,叶科与“云上平田”合作建立了“云缬坊”,从茶叶末、茶叶梗中提取茶色素,让茶多酚发挥抗菌功效,制成的“茶染”商品很快就卖断了货,这让他们看到了商机。
“茶叶市场一些茶末收购价就几角钱一斤,但是通过创新,染成丝巾等文创产品就提高了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叶科说。如今,他的“云缬坊”染织业务还拓展到传统刺绣、年画年俗、服饰拼布等,特别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难以接触到的手工印染技艺,都能在他的文创天地里体验到。
叶科做的一些文创产品如果需要手工缝制,就请村里会针线活的老人帮忙加工。交谈时,正好村里70多岁的阿婆鲍美球来交端午香包,她说:“这一年下来,叶科让我赚了不少零花钱。赚钱是小事,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才是最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