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各地精心组织并推出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以主题演出、综艺展示、民俗体验、非遗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湖北:屈原故里过端午
中国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秭归“一个端午三次过”“年小端午大”的独特端午习俗,成为中国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的重要内容。
5月26日,由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打造的民俗情景歌舞剧《大端午》亮相武汉琴台大剧院。《大端午》以秭归深厚的屈原、端午文化为主题,龙舟竞渡、祭祀屈原、骚坛诗会、粽子情思等内容为主要元素,由序——太阳神祭、头端午——大山情韵、大端午——大江情思、末端午——大地情怀四部分组成,融入薅草锣鼓、杨林堂鼓、高腔、花鼓戏等秭归原生态文化符号,将风情迥异、特色鲜明的秭归端午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了解,2017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5月30日在屈原故里秭归开幕。传统龙舟赛、“2017端午之夜”激光水幕焰火晚会、“诗在民间”端午诗会、“我到秭归过端午”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当地民众、游客参与。游客或在屈原祠广场参观传承千年的端午祭祀,以及龙头点睛、龙头下水、传统龙舟赛决赛等仪式,或在富有峡江风情的明清老建筑里,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传承人一起,体验包粽子、挂艾叶、扎香囊、写对联、抹雄黄酒等端午习俗,通过寻找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传递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怀。
山西:礼敬传统 感念家国
吃粽子、扎彩线、佩香囊、挂艾草、划龙舟……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节日文化内涵,5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文明办、山西省文联、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太原举办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礼敬传统,感念家国”为主题的论坛及讲座活动。
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了山西各地的端午文化、习俗、传说等,以及节日文化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家国文化。温州大学教授黄涛表示,中国地域广大,不少地方端午祭拜对象和习俗不同,但民间的传统活动和官方的文化节活动应该有所区分,让传统民俗活动保持原汁原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对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和当代意义进行了分析阐释,呼吁大家要从建构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把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形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
上海:端午民俗与众不同
上海宝山罗店镇的罗秀湖上,数艘龙船在“头港”(首发龙船)的指挥和乐曲伴奏下,或顺水前行,或逆流而上,或旋转迂回,或相向穿梭,让上千民众掌声不绝。这边是罗店国家级非遗项目端午划龙船习俗表演,那边一场原创剧目《寻找端午》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这是5月27日,罗店镇第十一届龙船节的热闹场面。
与此同时,各类与端午相关的文化活动在浦江两岸热闹展开。上海各区端出各具特色的节日菜单,给民众带来一场场节日盛宴。徐汇龙华街道不仅首发新书《龙华民谣》,让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百姓生活,还带来端午射五毒、点朱砂等传统习俗展示。杨浦区不仅端上包粽子、挂香囊等端午传统习俗,还借机举办睦邻文化节,让市民在民俗展演、包粽子比赛等项目和各类亲子互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拉进居民距离。
闵行区在5月28日拉开端午文化节的帷幕,分为“匠心汇端午”“歌舞庆端午”“粽香闹端午”“嬉水赏端午”以及“奔跑聚端午”和“声情颂端午”六大板块。民间手工艺人一早便到广场搭台展示,挂香囊、钩针编织、捏糖人、剪纸等非遗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古镇典礼台上一场古诗词朗诵节目,让观众在追忆和缅怀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学的永恒魅力;穿镇而过的礼园至纯佑街段水域,装饰一新的古镇游船与裕如台上的越剧演出相互呼应,将端午的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广西:中外龙舟竞渡
5月28日,广西防城港市一年一度的海上国际龙舟赛在“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西湾举行。
来自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广东、广西和我国台湾的共19支队伍参加比赛。此次海上龙舟比赛分两个级别进行。一个是由22人组成的大龙舟队,共有11队;另一个是由12人组成的小龙舟队,共有8队。经过激烈角逐,泰国莫达汉府龙舟队和印度尼西亚龙舟队分获22人组、12人组比赛第一名。
今年除了继续保留祭海仪式和龙舟点睛仪式等传统的民俗节目外,赛前增加了文艺演出。其中,舞狮舞龙、东北大秧歌舞等群众性节目,少年儿童表演的拉丁操、古筝合奏,老音乐家的管乐合奏、二胡独奏等表演也融入其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据介绍,防城港市海上龙舟赛创办于2004年,此后每年举办,先后吸引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和地区的龙舟队参赛。一开始,这项赛事由政府主导主办,从2014年起,改由防城港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经过多年的发展,防城港市海上国际龙舟赛不仅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端午节文体活动,也正在成为防城港市对外文化交流、传承传统文化和海洋名城建设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