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岭之恋》剧照
5月20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当晚,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在上海文化广场亮相。该剧用民族歌剧的精湛艺术形式讲述了一个精彩的红色故事,体现出福建文艺工作者对振兴民族歌剧的深刻感悟。
一台属于人民的剧目
惨烈的松毛岭战役之后,一名客家妹子送别丈夫参加长征,之后她独自拉扯幼儿和红军的遗孤,30年默默守候,等待丈夫归来,然而等来的却是一张烈士证书……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松毛岭之恋》的“妙手”,正是源自2016年底在松毛岭战地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行动。
编剧最终选定了土生土长的闽西客家人、福建剧作家王保卫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共同担纲。本地艺术家创作会更加熟悉故事,更接地气,更接近生活。
该剧邀请中国首部民族歌剧《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担任艺术指导,文华导演奖获得者靳苗苗担任执行总导演,作曲和舞美由福建省歌舞剧院的卢荣昱和陈文龙担任,剧中7个主要角色全部由福建省歌舞剧院的演员担纲。
创排前期,主创、演员前后分10多批次前往故事发生地长汀,走访红军桥、松毛岭保卫战遗址等历史遗迹,听烈士后代讲述战斗故事,反复揣摩,寻找故事的情感表达点,为创作以及情感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全剧立足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福建戏曲民歌等地域特色资源。卢荣昱介绍,剧中音乐大量提炼了客家山歌、汉剧等当地民间音乐素材,采用客家十番音乐与闽西、赣南、粵东客家地区的山歌乡谣元素,与现代作曲形式有机融合,构成“土中有韵”“洋为土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发挥传统歌剧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应用民族音乐独有的抒情手段,创新性地利用当代舞台的表现语汇,彰显出美轮美奂、凄美壮丽、震撼人心的音画意境,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民族歌剧发展的新美学之路。
此外,该剧语言保留乡土气,多用方言,更突显了真实性,让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客家韵,并加入当地特定年代的真实生活情景,形成了剧中的乡土魂。客家韵、乡土魂与红色基因的融合,提供了戏剧张力。
从小就生活在松毛岭脚下的钟女士看完演出,动情地说,看到家乡的一草一木被搬上舞台,十分激动:“演得真好,希望能更多地欣赏到这样接地气的剧作。”
一部书写时代的作品
“啊,松毛岭、不屈的松毛岭,忠魂留山顶,青史长传名。”
正如剧中那首《不屈的松毛岭》所唱,福建有37个中央苏区县,龙岩是长征出发地,10万中华儿女参加红军,在册烈士2.37万人。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均每走一里路就有一位闽西子弟兵倒下,正可谓“一里一忠魂”。
《松毛岭之恋》正是以红军长征前,闽西最后一次大战役——松毛岭战役为背景,通过一位普通老区妇女一生坚守的真实故事,再现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折射出人民对共产党的执着信念和对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剧中母亲送儿闹革命、妻子送郎上战场、兄弟争相当红军的一幕幕感人画面,正是当年闽西红土地的情景再现。
5月21日,《松毛岭之恋》在上海再演一场,距2017年11月21日首演,正好一年半。18个月时间里,《松毛岭之恋》已在全国各地演出40多场,走进北京、南京、福州,红军长征沿线重要省份江西、贵州、广东,进部队、进校园。剧目传递的松毛岭精神与一脉相承的革命文化,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剧中,支撑阿妹30年坚守的信念,是那句朴素简单的“阿根哥是干大事去了”。正如王保卫所言,歌剧始终都在强调对信仰的坚持、对未来的期盼。“这种等待是有价值的,全剧表现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歌颂的,是《松毛岭之恋》呈现的当代价值。”
本土作家范晓莲在观剧后表示:“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和力量支撑着阿妹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是对丈夫爱的力量!是苏区老百姓对红军、对共产党朴素的信念和情感!这种信念,这种坚守,感天动地、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靳苗苗说:“阿妹只是无数默默无闻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老区妇女之一,她的坚守和等待,是人间大爱,因为有了这种大爱,闽西老区才红旗不倒。”
“《松毛岭之恋》的坚守精神,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歌剧研究会首席顾问羊鸣的话,成为许多专家的共识。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研讨会上,乔佩娟、臧云飞、王湖泉、莫凡等专家充分肯定了该剧的主题立意和风格,认为全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血肉丰满、唱词委婉动人、催人泪下。该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阐释信仰至上、信念永恒的主题,展现闽西苏区人民红旗不倒、坚定信仰跟党走、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的崇高精神,是一部感人至深,兼具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当代壮美的英雄赞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让当代人不忘初心,激励当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部探寻艺术规律的精品
《松毛岭之恋》的创排过程,也是近年福建舞台创作繁荣景象的缩影。
该剧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精心指导,作为福建省艺术精品创作机制“火花茶会”重点策划和指导的剧目,先后2次在北京、5次在福建召开“火花茶会”专题研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围绕剧本选材、人物塑造、主题升华等展开专题研讨,历经两年多艰苦创排和反复打磨。
2016年《松毛岭之恋》启动创作时,正值“火花茶会”创办。“从某种角度说,《松毛岭之恋》是火花茶会孵化培育的成品。”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林瑞武说。
福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启动福建舞台精品工程以来,福建先后出台《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管理办法》等,成立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领导小组,通过“火花茶会”、实行舞台艺术创作目标责任制等举措力促舞台艺术新突破。
2017年起,福建省年度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共评出3批,《松毛岭之恋》连续3年入选,获财政专项扶持。
在著名评论家王评章看来,“火花茶会”及其推动的一系列举措,使艺术创作得到空前尊重与重视,为精品生产注入了强心剂。
《松毛岭之恋》,是原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17年度首批重点扶持剧目,后又入选该工程2018年度的滚动资助剧目,并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立项资助。从首演至今,这部剧就没有停止过演出,没有停止过修改,基本上每演出一轮就有所改动。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剧目,《松毛岭之恋》亮相上海舞台,让更多的观众欣赏由小阿妹带来的大感动,体味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革命历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