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舞剧《醒·狮》: 独具匠心 振奋精神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 独具匠心 振奋精神

民族舞剧《醒·狮》以“醒”为神、以“狮”为形,以民族觉醒为主旨,讲述两位舞狮少年面对爱恨情仇、家国大义不同人生抉择时的自我觉醒与蜕变,反映了南粤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觉醒反抗从而获得尊严和力量的过程。剧目以“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主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在传承创新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诠释了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百年梦圆”的美好愿景。

5月26日至27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将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展演,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该剧也是广东省唯一一部参评剧目,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历史底蕴,弘扬以武术、醒狮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展示湾区人文精神,讲述华人故事。该剧展现出多姿的岭南文化、厚重的民族情怀以及南粤儿女壮怀激烈的家国大义,在北京、上海、广州、佛山、江门演出时“燃爆”了现场观众,让观众从艺术角度重新认识醒狮文化、岭南文化。

国内首部醒狮题材舞台剧,历时5年酝酿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5年前,广州歌舞剧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开始策划筹备醒狮题材的创作。作为中华传统狮舞的一脉,南狮因威武醒目而被称之为醒狮。它凝聚着全世界华人的乡愁,也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醒狮文化在岭南和华人中有很高的认知度。作为国内第一部以醒狮为题材的大型舞台剧,民族舞剧《醒·狮》融合了极具岭南特色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岭南舞蹈语汇,用舞蹈讲述广东醒狮的故事。该剧首演以来,各地观众热评如潮,纷纷表示要“二刷”“三刷”,让年轻观众了解醒狮、爱上醒狮,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斌评价说,高台的舞狮技法具有特别高的技艺难度和技艺特征,在这部剧里有很明显的体现。它最有文化价值的部分是和打造民族精神相关,它的各种艺术特色都围绕着凸显民族精神,深化家国情怀。《醒·狮》故事源起广州三元里村。1841年5月,在广州城北诸炮台被攻陷后,南粤儿女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亮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刚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武装斗争胜利发生在广州三元里,其实并不偶然,自古,三元里就是‘习武之村、忠义之乡’,醒狮题材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独具匠心的艺术气质,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因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总导演史前进说。

该剧于5月19日、20日在广州友谊剧院进行了“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历史文化展演专场”演出,三元里村村民及广州、港澳乃至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学生代表共同观演。

主创团队精益求精,呈现独具匠心的创作风格

该剧由“80后”罗丽担任编剧,剧本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意,突出传承优秀岭南文化特色,以当代人回望先辈的姿态,对百年前的历史进行回溯。在音乐创作上,作曲王喆将广东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荡气回肠的听觉冲击。舞美也是“燃爆”全场的一大亮点。为了更好体现醒狮的核心形象,舞美设计刘科栋在剧中巧妙解构极具形式感的狮头龙骨,分场运用,勾连成相关的场景,最终表达出“觉醒”这一主题。灯光由邢辛设计,采用虚实结合、情景融合的手法,既体现出宏大的舞蹈场面,又刻画出细腻的人物情感。同时,陶蕾在服装设计上,王岩、张江江在化装造型上都尽量还原年代特色,在道具设计和制作上都体现出浓郁的岭南特点。

在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看来,《醒·狮》做得很有风格、有特色、有气势,“把传统的东西尤其是非遗元素表达出来、搬上舞台,而且做得很精致,非常具有创新理念”。著名剧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评论说,《醒·狮》在传统文化脉络和本土文化传承的创新和创作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是难能可贵的。通过醒狮精神的传递,不仅能让本土观众感受到岭南文化的力量,而且能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通过醒狮精神的传递,不光能让本土观众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感召,更能让海外观众也体验到文化力量的辐射力。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评价说,南拳、南狮,在武术和狮舞当中,是很有特色的。《醒狮》突出了南拳、南狮的特点,把它贯穿到整个舞剧舞蹈动作的编排上,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了将剧目中的舞蹈、舞狮、南拳更好地融合体现,广州歌舞剧院特地请来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全国武术冠军,分别为剧组作醒狮及武术指导。广州歌舞剧院所有演员从头开始练习狮舞和南拳,前后经历了长达3年的艰苦训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所有狮头都由黎家狮手工扎制。黎家狮自清代道光年间开业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每一个狮头都是非遗传承的工艺品。

活用非遗,从民俗到舞台的艺术转化

《醒·狮》把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将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技巧融入舞蹈语言,大开大合,使整部舞剧呈现出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

按照总编导钱鑫和王思思的话说:“整部剧无一处不关于醒狮传统和岭南文化,都是从文化中汲取灵感。”醒狮本就是非遗舞蹈,该剧大量的舞蹈来自醒狮的舞步,并融合了大量南拳、蔡李佛拳、木人桩等动作,还有震撼人心的狮鼓表演,呈现出刚劲有力、威武震撼的“岭南武林范儿”。

舞剧中大量出现长凳舞蹈元素,来自醒狮和南拳练功所用狮凳;茶馆一段“扣指舞”则来自广东茶桌上的扣指礼仪;一段长棍变短棍的舞蹈则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非遗舞蹈英歌舞;而剧中女主角头戴大头佛、手持葵扇化作“引狮人”的造型,也正是南狮中的特有传统。此外,广东非遗木鱼说唱等传统艺术也都融入其中。

《醒·狮》启动年度巡演,将赴港澳演出

《醒·狮》被观众和媒体称为“年度最燃舞台剧”,并于2018年一举摘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目前《醒·狮》已全面启动国内外的运营推广,与中演院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广州大剧院为首站,赴上海大宁剧院、甘肃大剧院、青海大剧院、闽南大戏院、山东省会大剧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佛山大剧院、泉州大剧院等进行全国巡演。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该剧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香港、广州三地进行主题展演。舞剧《醒·狮》传播了粤港澳大湾区优秀文化,将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发展机遇为契机,共建人文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广泛深入,促进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