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点赞 群众感动 戏迷追捧

师生点赞 群众感动 戏迷追捧

河北梆子《李保国》:高歌当代英雄

河北梆子《李保国》以时代英模——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为原型创排,通过再现李保国进山、苹果套袋、资助学生、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等工作和生活的场面,展现了李保国作为科技工作者和大学教授,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该剧作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自2017年1月首演以来,进学校、走乡村,已累计演出 170 余场,感人至深的故事,特色鲜明的声腔,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更将时代英模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观众心里。该剧荣获了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本版摘编部分专家对该剧的点评与该剧在基层巡演过程中高校师生、乡村群众与戏迷的反馈,以期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河北梆子《李保国》的神奇魅力。

师生点赞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胡跃高教授:感人至深!我曾经访问过岗底村邻近的前南峪村——那里曾经是抗日军政大学所在地,李保国教授带着课题组扎根那里,奋斗多年换来果树满山。农业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李保国教授”式的科技工作者。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吴向宇:李保国是当代愚公、时代楷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教授!河北梆子《李保国》进校园,不仅展现了淳朴乡音的艺术魅力,更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邵丽君教授:声腔国粹久未闻,家乡文化倍感亲,太行愚公感人深,无私奉献为人民!今日观看李保国,人心撼动眼泪多,太行山上写春秋,安营扎寨种苹果!生态建设为富民,聚水聚土变成金,剪枝疏果又授粉,科研解难为脱贫!七尺男儿热泪流,开山造地育果树,改变观念创奇迹,农民走进新天地!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学生魏林涛:90分钟的演出,数不清有多少次此起彼伏的掌声。我记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果树就是课桌,山里就是教室。”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英雄不仅在舞台上,也在平凡的生活中。李保国让河北梆子的铿锵声留在了观众心里……

群众感动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绍富:“通过观看河北梆子《李保国》我在精神上受到了一次洗礼。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教师把书教好,把人育好,学生把课上好,把本领学好,共同立报国之志,立为人民服务之志,用我们的真实本领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石家庄观众:以前很少接触河北梆子,今天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也被李保国的奉献精神打动了。

下峪村村支书焦增社:每一幕好像都能感受到李保国教授在我们葫芦峪工作生活的场景,不禁回忆起李教授帮助我们的那些日子,真是太感人了,非常感谢省梆子剧院演员们的付出。

岗底村村民杨雨如:以前岗底村很穷,李老师来这吃不好住不好,但他从不讲条件。看演出的时候好几次我都哭了,觉得好像李老师又回来了。

戏迷追捧

河北辛集后位村贺先生:我特别喜欢听戏,尤其是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咱家乡戏演英模,听着就带劲儿!之前在石家庄首演的时候我就观看了演出,听说要来村里演出,早早就来到了现场。 承德戏迷于文龙:河北梆子《李保国》是当今戏剧舞台上一出不可多得的好戏它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发展步伐。舞台呈现有很多亮点剧情十分感人。把一个时代楷模写得这么丰富太难能可贵了,只可惜当前这样的好戏太少了。

演员共鸣

邱瑞德:《李保国》创排至今已经3年了。3年来,我们在炎炎夏季、风雪寒冬唱过,在学校、农村唱过,也数次进京汇报演出。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灵魂洗礼,“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李保国事迹感动着我们,感动着观众,我们在台上泪湿双眼,观众在台下热泪盈眶。在对李保国这个人物的揣摩中,我汲取了“太行山上新愚公”的精神力量;在观众的强烈共鸣中,我感受到文艺工作者“为时代画像”的责任担当。通过《李保国》的排演,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习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含义。

许荷英:用河北梆子这种“乡音”来演绎歌颂河北模范人物,本身就很鼓舞人心,以后剧院要多排演像《李保国》这样传播正能量的、接地气的好作品,助力老百姓“文化脱贫”。

吴桂云:每一场演出都是学习李保国精神的机会,他扎根太行山35年如一日,帮助太行山人民脱贫致富,是我们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