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最名邑”城乡普润文化甘霖

“东南最名邑”城乡普润文化甘霖

前不久,浙江省余姚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引进宁波首台原创话剧《大江东去》,作为文化配送项目在余姚龙山剧院演出,剧场内座无虚席。该中心工作人员称,只是微信平台发布了一个消息,就吸引了上千名市民预约观看。这并非偶然现象,该中心有效应用“互联网+公益文化物流”,创立“余姚阳光文化”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智能载体,与多家加盟单位共建体系,加强传播与互动功能,形成服务信息交叉式、全覆盖传输,大大提升公益“文化物流”效率。

然而,这只是传播层面的革新,在余姚创新文化配送模式、实施公益“文化物流”提档升级中,更能体现成效的还在于配送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文化引领得到有力推进。素有“东南最名邑”之称的余姚,由此普润文化的甘霖。

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岳定说:“我们紧紧抓住一个关键点:以满足与引领群众需求为导向。怎样更好地满足和引领群众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就怎么施展功能。这可以说是余姚创新文化配送模式、实施公益‘文化物流’提档升级的一个主要背景。”

优化配送资源,实施星级考评

“3月28日,梨洲街道陈洪村,考核泗门汝湖姚剧团。3月30日,大岚镇南岚村,考核方桥姚剧团。4月10日,阳明街道新桥村,考核胜山姚剧团……”在余姚市公共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晶的桌案上,摆放着2017年民间职业剧团试测考核安排表。金晶说:“民间职业剧团良莠不齐,对于积极要求进入配送体系的民间职业剧团,自2014年起,我们每年组织考核评级,在加强监管、督促规范、提升质量上投入了更大精力。”

2010年12月,余姚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成立,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公益“文化物流”平台。市内外演出团体纷纷申请加盟,要求参与配送。该中心对采购项目实施公开招标,以保证优质服务。每年初组织招标,在招标成功后,再拟定一整年配送安排。目前,余姚设有文化配送演出点227个,实现城乡全覆盖,近5年共配送各类演出2100余场,受益群众达260余万人次。

余姚公益“文化物流”提档升级的一个举措,就是对加盟单位实行分类别、跟踪式的星级管理,进一步优化配送资源、提高配送质量。其中,对民间职业剧团的星级考评与管理,显得尤为突出。目前,余姚有民间职业剧团26个,分布城乡多个乡镇街道,都具有竞标资质,能否顺利中标,该中心的星级考评结果是重要因素。

对民间职业剧团的考核测评,由剧团团长面试、队伍建设、剧目质量、舞台表演、社会影响五个项目组成。其中,“舞台表演”在考评总分中占分最高,要求演员具备熟练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乐队演奏曲目熟悉、演奏技巧熟练,舞美灯光音响设施齐全,服装新颖,有固定道具箱和舞台。其次是“队伍建设”,要求剧团固定人员15人以上,业务骨干演员占30%以上,行当齐全,人员档案资料健全。通过查看花名册和劳务合同、现场抽查点名等方式,检验剧团队伍稳定性与有效性。

因为星级考评抓得紧,文化配送质量更加有保障。各个民间职业剧团更是不敢懈怠,不断加强综合素质,从而为群众奉上一场场精彩演出。据介绍,余姚目前列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资源的民间职业剧团19家,其中一级民间职业剧团5家。有的民间职业剧团一年能演出400多场,一年有200多天都在演出,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突显文化引领,融合高端项目

“文化配送既要有迎合,也要有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并不是图个乐子,更要寓教于乐,还要进一步带动提升城乡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追求。”余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斌表示。因此,余姚在公益“文化物流”提档升级的过程中,既要打造“接地气”文化产品,又要注重引进具有高雅元素、学术水准的文艺项目。这种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为一种机制性的做法予以固定,成为公益“文化物流”提档升级的重要步骤。

以余姚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枢纽,余姚已经打造了“阳光文化系列活动”“阳光文化直通车”“阳光文化面对面”“阳光文化绿卡”等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增设、拓宽公益“文化物流”渠道。其中,“阳光文化直通车”载体作为文化配送主力之一,全年采购文艺演出420场以上,定时定量配送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服务点。所采购的文化产品包括戏剧、综艺节目等,配送到点,基本实现“全市天天有演出、全年村村有戏看”。

“阳光文化绿卡”载体注重面向低保户和外来务工人员,实行阳光文化爱心卡、阳光文化共享卡,进一步优化“文化绿卡”免费或低价享受功能。近年来,该中心通过丰富服务内容、改进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推出派送“阳光文化大礼包”等活动,切实满足特殊服务群体的文化需求。

“如何更好地满足和引领群众需求,如何在配送内容的拓展、配送层次的提升、高端项目的增加上迈出新的步伐?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有显著探索,有力提升与丰富了基层公共文化的格局与样式。”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委员严芸说。2016年,该中心在立足社会演出资源的同时,把目光转向国际团体、高等院校,借力高校平台,开拓公共文化服务新样式,特别是在引进音乐、美术、工艺等现当代文化艺术方面有高效作为。

例如,2016年,该中心与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简称PACC)合作,开展“手艺的温度”工艺作品展、南美艺术家互动讲座等系列公共文化项目,新颖的艺术类别、雅致的作品展示,为城乡群众呈送艺术盛宴。此外,该中心还邀请中央音乐学院高雅室内乐演奏走进6所校园,着力提升青少年艺术素养。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邀请比利时马斯美伦管弦乐团、奥地利爱乐乐团等国际演出团体及48个国内高端演出团体加盟配送资源库,并设立PACC余姚传播基地。如此,国际先进文艺团体、高校艺术学科与基层公共文化实现无缝对接。供职于余姚广播电视台的褚建梅说:“作为县级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与大都市同等便捷输送的文化产品,对于开阔群众的文艺视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