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乡间图书馆 几代图书管理员

一座乡间图书馆 几代图书管理员

在位于罗霄山脉西麓的湖南省安仁县金紫仙镇豪山村,有一座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四合宅院,正门两侧白色墙壁上“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八个大字遒劲有力,抬头仰望,门楣上书“豪山图书馆”。说起这座湖南省首个村级图书馆,不得不提到一群愿献余热、甘做人梯、可敬可佩的老人。

豪山图书馆的建筑前身是200多年前由豪山村段氏兄弟捐建的“文阁书院”,新中国成立后,曾用作小学、医院、供销社等办公场所。1985年,当时的豪山村还是个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穷山沟,为改变村里的文化贫穷,退休教师段祖惕、抗战老兵段纯等8位乡贤,不顾年老体衰,向社会筹集资金、募捐书籍,并一砖一瓦修缮宅院,在破败的“文阁书院”旧址上艰难筹建起了豪山图书馆。

今年已98岁高龄的段纯回忆,尽管当时村里很穷,但为了让后辈能有条件学习知识,村民们你一块钱我一块钱,加上外界的资助,共筹集了8000多元,购置图书近万册。

图书馆创办初期,8位老人在没有分文报酬的情况下,轮流义务值班,担当图书管理员,被村民们誉为“豪山八贤”。34年过去了,当年的“豪山八贤”只有段纯、段迪德两位老人健在,段祖惕、段而华、段祖蒸、段而昌、段玉轩、段德烨6位老人已相继辞世。但他们的名字会被豪山村人永远铭记。

“我这辈子做了两件光荣的事情,第一件是参加抗日战争,第二件就是创办了这个图书馆。”段纯老人说,“我们国家想要复兴发达,成为强盛的国家,一定要有文化、有知识,不能再让村里的年轻人吃没有文化的亏。”

2014年,73岁的段达德接过了豪山图书馆管理员的接力棒。每天早上7点,他准时打开院门,洒扫庭院、整理书籍、烧好热水,迎接前来借书、看书的村民和学生。“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接待放学后排队来图书馆借书的孩子们。我在登记册上记录下孩子的姓名和所借的书名,就像是在记录孩子们的阅读与成长过程。”段达德说。

2018年,段达德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再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年近古稀、从广州打工返乡的段孝德接替了他。与段达德一样,段孝德白天做图书管理员,夜宿图书馆值守,尽管他的家离图书馆并不远。“这些书太珍贵了,离不开人,要小心守护。”段孝德说。

据豪山村党总支书记、豪山图书馆馆长段德尧介绍,在几代图书馆管理员的影响和感召下,有20多名村民陆续加入了豪山图书馆义务管理员队伍。通过村民和社会各界捐赠、上级有关部门配送,目前,豪山图书馆的藏书已近5.4万册,内容涵盖文学、科技、医学、农林、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图书馆的书架也经过3次更换,从小到大,从木架到铁架,年接待读者万余人次,进馆借阅图书的群众累计超过14万人次。

30多年来,豪山图书馆润物无声地改变了一代又一代豪山人,村里人也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人口不足2000人的豪山村,自创办图书馆以来累计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其中3人考取了北京大学。“去年冬天,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广西工作的那个孩子回到村里,又到图书馆来借书了。”段孝德说。

段德尧说,依托豪山图书馆的农业技术书籍和场地,村里还经常结合当地农业种植实际,举办食用菌培训班、甘蔗培训班、茶叶种植和加工培训班等,请专家来授课。“目前,村里共有种菇大户110多户,很多村民依托种菇致富,盖起了新房。”段德尧说。

如今,闲暇时光到图书馆读书、借书已成为豪山村民的日常生活方式。随着豪山图书馆的名气越来越大,邻近乡村,甚至永兴县、炎陵县等相邻县市的村民也慕名前来借阅。每年,豪山村还以图书馆为基地,举办文体活动周,开展书法、歌唱、舞蹈、象棋、舞龙舞狮等活动。“去年我们的文体活动周上,200多名群众文艺爱好者登台表演,观众超过1000人。”段德尧说,“豪山图书馆已成为周边村民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