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悠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为国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四大科研教育中心,有中国科教第三城之誉。目前南京全市拥有博物馆56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505万册,人均拥有藏书1.8册,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12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80平方米。2011年, 南京市被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在江苏全省文化发展绩效考评中综合指数排名第一。近年来,南京先后荣获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等称号。
提起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南京市民对“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南京文化艺术节”“金陵合唱节”“南京文博之夏”“金图讲坛”“金陵群文大课堂”“公益交响音乐会”“公益合唱音乐会”“520音乐厅”等耳熟能详。2012年,在“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的基础上,南京又推出了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市里送百场演出,带动区县的千场演出,实现各类文化活动过万场,使文化惠民活动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2013年,南京先后入围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行列,这正是对南京近年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政策给力 享受阳光
“十二五”开局之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关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实施意见》、《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计划(2011—2015)》等加快文化建设的“1+5+1”文件。提出“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打造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保证,提供了有力支撑。市领导明确提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南京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发展,建设绿色都市、幸福都市和人文都市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发改、财政、人社、文化、教育、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南京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市文广新局及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严格根据创建标准,合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近年来,南京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在财力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全市文化事业建设的总体投入逐年提高,2012年全市文化事业总投入7.99亿元,与2011年的6.07亿元相比,增幅31.63%。市财政把重点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服务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市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2012年以来,又相继制定了《南京市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对“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意见,有力地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
一流设施 放飞愉悦
文化设施建设是构建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对此南京市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南京先后投资4亿元在奥体新城建成了2.5万平方米的金陵图书馆新馆,把在新街口闹市区市群艺馆原址上建起的文化艺术中心划归市群众艺术馆,面积2.8万平方米。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市级群艺馆、图书馆发挥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引领作用。11个区县建有1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其中8个文化馆、13个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2011年起,全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已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开放。全市100个街镇全部建有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的街镇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235个社区、村全部建有达标的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已实现城区全覆盖,农村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户户通”。2012年市财政又投资500万元,在全市打造了14个“示范文化广场”和86个“社区特色文化广场”。
南京博物馆资源丰富,全市已经建成开放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共有50余家,藏品50万余件。“十二五”期间,博物馆步入一个快速增长期,除了建设中的六朝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牛首山遗址公园以外,还将建设南京直立猿人化石大遗址博物馆、南朝石刻博物馆、南迁文物博物馆等一批新的场所,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在参观之余接受潜移默化的文化滋养。
为解决城乡基层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南京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奖励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全市创建镇街“示范文化站”和村社区“示范文化活动室”,显著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整体面貌。近年来,南京市着力推动区级文化场馆加快全面出新,有6个图书馆、7个文化馆正处于新建和改扩建中。2012年,高淳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2013年,建邺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以及栖霞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成,并完成江宁区图书馆、高淳区文化馆以及六合区第二图书馆的改造, 2014年,鼓楼区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六合区青奥文化城“一城五馆”将建成开放。同时,街镇、社区村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建成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的镇街“示范文化站”41个,达市级标准、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示范点582个。目前,全市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四级公共文化体系基本建成。
品牌活动 点亮希望
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支撑。南京一系列持续多年精心打造的文化活动参与面广、受益者众,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深受广大市民百姓喜爱。“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是南京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自2007年起举办,每年一主题,年年有亮点,年年有创新。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文化广场为载体,组织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在全市组织广场演出100场,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据统计,受益人数已达500多万。该项目已成为群众参与度高、受众面广的文化精品项目。2009年被评为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佳项目,2010年获第八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优秀服务项目奖。
“南京文化艺术节”每年秋天举办,高水平的舞台艺术作品欣赏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历时近一个月,自2001年起举办以来,每年推出中外优秀剧目展演、群文活动、展览展示、电影展映等板块文化活动近百项。同时注重“城区与郊区联动、剧场与广场呼应”,尽量把活动送到社区和学校,让更多市民参与,使得艺术节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南京市群众文艺创作调演”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种类,作品的创作、编导、表演者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及业余文艺爱好者,鼓励创作,参加调演的作品都是前两年新创作且未参加过市级以上比赛评奖。一批优秀作品经进一步打磨,选送参加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和文化部群星奖,并获得佳绩。群众文艺创作调演对促进全市群众文艺创作,提高群众文艺表演水平,丰富群众文艺舞台,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陵合唱节”是南京市文广新局打造的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品牌文化活动,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2008年获江苏省“五星工程优秀服务奖”,2010年获得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为提升合唱艺术水平,加强学术交流, 由市群众艺术馆牵头成立的南京市合唱协会,作为组织开展群众合唱活动的纽带,整合了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各区县、社区和部队的数百支合唱团,以“合唱音乐会”的形式,为群众进行免费演出,在合唱艺术得到普及的同时也带动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合唱团艺术水平的提高。“南京市少儿艺术团队文艺大赛”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自199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南京市少年儿童的特色文化艺术品牌活动。比赛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以及少儿书法、摄影等类别,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全市少年儿童文艺作品创作,为活跃在校园、社区的少儿艺术团队搭建了展示平台,丰富和活跃了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少儿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也推动了少年儿童的艺术素质教育。
文化惠民 感受欢歌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手段,努力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围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个主题,南京市在“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点面结合、市区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项目,组织实施了“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百千万行动计划”坚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为支撑,以文化品牌活动为引领,艺术院团和群文团队为主力,以文化场馆、文化广场为舞台,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为目标,以市里组织的“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为龙头,带动各区演出达千场,实现全市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过万场,在全市城乡上下形成公共文化产品丰富化、各类文化活动不间断、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长效化、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全民的新局面。
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努力的方向。“百千万行动计划”吸引和凝聚各方资源共同参与,统筹计划,统一实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公益性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据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刁仁昌介绍,“百千万行动计划”的探索和实践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抓主题,创品牌,“百场演出”得民心,“欢乐和谐”“收获幸福”“共享华诞”“感受欢歌”“享受阳光”“放飞愉悦”“点燃梦想”等演出主题达到了互动共鸣的效果。抓特色,带基层,千场演出展风采,“百千万行动计划”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其中,各区根据各自的文化特点,形成了“一区一品”,打造出了具有区域特点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如:建邺区的“精彩365 快乐每一天”“幸福鼓楼”“魅力雨花”“江宁之春”“秦淮之夏”等活动遍地开花。全市从城市到乡村,基层文化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动局面。抓制度,建阵地,万场演出不谢幕,据统计,2012年,全市各类文化活动达到2.29万多场,群众文艺团队达2360多支,参与人数达1000万以上。“百千万行动计划” 带动了社区文化惠民活动的蓬勃开展。2013年,文化惠民“百千万行动计划”被文化部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百千万行动计划” 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问需于民,由群众评判。文化建设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巡视员李为民表示,“百千万行动计划”的推出可谓是南京市近年来丰富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品牌是在文化活动中自然积累形成的,老品牌历久弥新,新品牌活力无限。近年来,南京市积极开创文化惠民活动新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2009年,南京市推出了“公益交响音乐会”。每月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一场,市民只需凭本人身份证就可以免费领取音乐会入场券。公益交响音乐会已连续举办5年,演出近60场,财政投入300多万元,不仅扶持了南京市自己的交响乐团,也让老百姓不花钱就可以在省内设施条件最好的艺术殿堂里欣赏到高雅音乐。2011年起,南京市又组织了“公益合唱音乐会”,把南京地区数百支合唱团和国内外优秀合唱团请到市文化艺术中心,每月举办一场合唱音乐会。3年来,市财政投入200多万元,让4万多市民走进剧场,参与了合唱演出活动。
“百千万行动计划”同时又催生了一批新的文化活动品牌,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创新发展进一步提供了新的原动力。2013年,为让音乐爱好者有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为音乐人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南京市文化部门又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推出了新的文化活动品牌——南京“520音乐厅”,一年52周、周周有演出,政府买单“0场租”,打造成南京又一处公益性、群众性、常态化的音乐演出活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