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很多大世面的前四川省武术队运动员贺靖雅,最近却有一场活动“hold不住”了。4月1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正式启动百姓太极拳(剑)培训,700多位群众自发前来培训。“第一次教这么多徒弟,心里还是有点虚。”贺靖雅坦言,“如果不来群文中心,这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经历。”贺靖雅口中的“群文中心”,就是大英县群众文化促进中心。
创新机制文化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大英县群众文化促进中心成立于2013年8月,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都设立在这个中心并免费向百姓开放。同时,中心还承担了承办全县重大文艺比赛,组织开展社会文化活动,扶持、指导艺术表演团队、文艺社团等进行艺术创作等工作。
2011年,大英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和原县文化体育局合并成为大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文化工作的实际抓手却不是很明确。”大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周松林告诉记者,之前大英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现有文化资源由于力量相对零散,并不能形成较大影响。于是,如何创新机制,让文化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成了大英县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
“群文中心成立了培训辅导部、活动策划管理部、创作调研部等10个部室。”大英县群众文化促进中心主任袁芳介绍,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提高了效率。据她介绍,以前开展活动,因为分工不明确,常常导致活动编、导、演都是某个部门“一肩挑”,而有些部门又无所事事。“如今每个部室都必须策划年度、季度、月度活动。”袁芳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心中有数才能激发团队活力。”
在人员配备方面,大英县政府从全县事业编制中调剂了10个名额,用于引进群文中心需要的特殊人才。“现在,音乐、舞蹈方面的人才已基本满足活动所需。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引进一两名曲艺类人才。”袁芳说。
开展培训群文活动一天一特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定期开展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艺术培训也是大英县群文中心的重头戏。“我们会对符合条件的文艺作品、文艺人才、文艺创作进行奖励、扶持,培养基层社区文艺骨干。”袁芳告诉记者,目前中心经常联系的文艺社团就有12个,这些社团中既有专门从事文艺创作或表演的专业人才,也有群众文化的热心参与者,他们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或“零门槛”的艺术创作形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各类文化活动中来。
如今,群文促进中心成立不到一年,依托县、乡、村三级网络,大英县已经形成了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民间特色文化为代表的群众文化品牌,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晚会、天天有活动。“截至目前,组织文艺演出46场,川剧坐唱38场次,游演30余次,民乐团演出20余场,管乐团演出10余场……”袁芳向记者介绍。周一大家秀、周二全民健身、周三大家唱、周四广场舞培训、周五免费电影、周六送文化进社区……如今,很多大英人都知道每天有什么活动。
量身定制接地气的演出受追捧
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化装,唯一的装饰就是一张6平方米左右的宣传板。然而就是这样一台再简单不过的演出,大英县金元乡元通寺村村民杨秀菊,却追着演出队连续看了3场。“好多演员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演的故事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杨秀菊道出了她连续追戏的原因。
年年送文化下乡,设备、人员、道具运输是大问题。即使真正送下去,也只能在条件具备的场镇、学校演出,很多群众还是要赶十几里路才看得到。曾经也有一些精心编排的节目,群众看后却觉得“还不如看电视”。如何才能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到精彩的节目,让他们看了还想看?2013年初,大英县文广局、群文促进中心专门为群众“量身定制”了一台农村题材情景组合剧《希望的田野》,其中的7个节目全部取材于当地农村现实生活。这台组合剧通过政府购买,在全县所有群众文艺团体中比赛选拔,最终确定了金元乡川剧玩友协会承担演出任务。“在自家院坝演,群众自己演,演自己的事,观众的热情可想而知了。”袁芳告诉记者,2013年《希望的田野》共演出325场,覆盖了大英县所有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