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园区如何寻求聚变效应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文化集聚的碰撞,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三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分别是以北京为主,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这些地区,涌现出了一批发展基础好、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一样的优势资源,文创园区该怎样给自己归类?不同类型的文创园区又能对城市更新、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提升?

文创园区如何寻求聚变效应

文创园区发展的五种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多种发展模式,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产业型和混合型,而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及地方特色型还处于起步阶段。

产业型创意产业园是基于丰富的创意人才和科教资源而建立的,重在产业链的开发与构建,其独特之处在于“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该类园区可进一步划分为独立型和依托型两类。独立型园区拥有大批富有创造性的创意人才,以此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规模效应。如山东青岛的创意100产业园、深圳的大芬村等。第二类是依托型,该类园区依托当地的科研资源,形成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链。如杭州下沙大学城附近的下沙大学科技园、上海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当前,传统产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压力,人们的物质产品需求相对充裕,精神消费需求逐步增强,文化艺术产品不仅有教化作用,还是集体意识的宣泄口,这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产业型创意产业园发展前景巨大。

混合型创意产业园区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比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依托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借助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高校科研力量,以企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动园区内的网络文化企业发展。目前,混合型创意产业园正在向以人才为引领,以创意为核心,强调社区和城市融合,突出网络创新的新型创意园区模式发展。

艺术型创意园区也叫创作型园区,该类园区以创意人才为核心资源,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原创性设计。由于该类园区的投入产出较低,所以产业化程度不高,普及程度也较低,如上海的苏河艺术中心、杭州的A8艺术公社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及文化素养的提高,以群体活动与人际交流为中心的晚间娱乐休闲活动形式多样化、消费市场日趋多元化,这为休闲娱乐型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这类休闲娱乐型园区包括北京什刹海文化旅游区、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上海新天地等。

地方特色型创意产业园区主要依赖于当地特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借助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云南的丽江古城充分利用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则依托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传统。北京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目前所建成的3座特色型园区都以传统民俗为主题,如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园区和百工坊传统工艺园区。

整合要素谋求聚变效应

园区经济的指数增长效应、区域经济的协同增长效应、城市功能的优化效应、文化环境的重塑效应是创意产业园区能够带来的4种聚变效应。眼下,我国一些创意产业园区特色优势较强,但其资源聚变效应未能真正发挥出来。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这些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没有实现资源要素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大量要素聚集,并通过政府政策、企业集群、区域文化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在园区内部的自成熟、自强化机制作用下,使园区进入指数增长的发展阶段。在带动园区经济指数增长效应上,以北京A8数字音乐产业园为例,无论是品牌建设、产业链的制定、市场营销、市场定位,还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无疑都是成功的,其园区内的企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产品不仅局限于音乐作品本身,还有更多的衍生品,如音乐活动策划、艺人见面会等,这些附加品从不同程度增加了园区品牌的市场价值和附加值。

当前,许多国家将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园区的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带动了大量规模小、资金和资源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调查显示,在上海市首批挂牌的75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110家企业中,民营企业34家,占总数的30.91%,私营企业47家,占总数的42.73%,而国有企业仅4家,占总数的3.64%。从园区分布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广东、上海、江苏3个地区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位列全国前三,这表明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类型,一方面离不开当地的经济基础,另外也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推动作用。

创意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结构优化效应不仅表现在对其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土地价格的升值上,还体现在原有城市空间功能的转变和提升以及大量服务性场所的集聚等方面。创意产业园区催生了周边混合性功能空间的出现,丰富了城市用地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创意阶层之间便利的交流和创意机构之间的融合。北京798艺术区原本是废旧工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朝阳区乃至北京城的艺术地标。可见,创意产业园区的加快发展不仅改善了区域文化环境,提高了城市空间景观质量和空间利用率,也延续了城市的整体记忆,成为联系城市发展的空间纽带。

创意园区发展提升城市价值空间

文化环境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实践中积淀而生的一种被普遍遵循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风俗习惯等的综合体系,包括以单体形式存在的历史建筑以及历史文化区。一个城市或地区是否已经形成若干具有较高识别度和认可度的标志,已经成为判断创意产业园区聚变效应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创意产业,不仅实现了城市历史环境再生和空间价值的提升,延续了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南京1912时尚街区就是由总统府旧址周围的建筑围合而成,它合理利用与开发了南京丰富的民国文化资源,即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也将城市记忆融入了城市整体发展之中。

可以看出,每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都是由某些影响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引发产生的,如资源禀赋、创意阶层、产业基础、文化氛围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不平衡,其中产业型和混合型发展迅速,而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及地方特色型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每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区都有自身独特的聚变效应,不仅具有知识外溢、协同创新的功能,而且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功能的优化和文化氛围的重塑。这一点,对于我国如何有效培育创意产业园区的特色和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聚变效应,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园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