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

当代艺术的乌镇时间

胡风写于1949年的组诗《时间开始了》是献给时代的礼物。70年后,以“时间开始了”为主题的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润物无声的江南霏雨中如期而至。“如何根据中国和世界局势的新变化而策划具有明确文化针对性的主题性展览,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时间开始了’一方面是对现状做出直白、着力的表述,以回应人们在心底已经产生的共识与感知;另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时间节点上,一切都变得多元,一切又皆有可能。”本次展览主策展人冯博一说。

阳春三月,艺术从乌镇出发

花鼓戏、高杆船、传统戏曲、仿古建筑、长街宴、戏剧节……无论传统文化抑或四时美景,乌镇从来不吝惊喜。而这次,吸引人们前往和驻足的是当代艺术。

梁绍基、王鲁炎、何子彦、陈松志、妹岛和世、名和晃平……这些名字我们或不陌生,布鲁克·安德鲁、瑞吉娜·侯赛·加林多、吉勒·巴比耶……这些在国际大展中极其活跃的厉害角色我们却未必熟悉,他们中不乏特纳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等大奖得主,如今,他们齐聚乌镇。3月30日,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位(组)艺术家的90件(组)作品,亮相乌镇北栅丝厂、粮仓和西栅景区,不仅涵盖装置、影像、行为、绘画等,还包括声音、气味、交互(设计)、网络艺术等仍在探索中的艺术形式。其中,30多件作品系为乌镇量身打造的“全球首发”。

走在西栅景区,古典院落、大小剧场、河边、书院……基本上每个主要景点都能与艺术不期而遇。在露天剧场,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的《双眩》,以两面弧面镜重重叠叠反射出周围环境和游客的面貌,醒目而具有张力。在他作品周围的地面上,每平方米的地砖中都有几块地砖被透明玻璃盒所替代。细看之下,这些盒子里站立着数量不等的白色小人。“这是我的作品《开放的禁锢》,一共有60个玻璃盒子,里面藏着约2000个小人,是我专门为乌镇创作的。”艺术家王鲁炎说,他第一次来乌镇看场地时其实有很多困惑,因为当代艺术更多是在画廊和美术馆等地展出,在乌镇这样的旅游场所呈现,并让作品与场域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发生关联、建立对话是非常困难的。“卡普尔的作品以巨大的张力占据了广场,折射着周围的空间和存在,是一种可视的视觉;而我的作品却是在地砖之中,地面之下,是一种‘视而不见’的观念性视觉,同样控制了这个场域。所以,它们形成了对话。”王鲁炎说。

你听过水下的声音吗?乌镇水下的声音有何独特之处?去秀水廊剧园,你就能知道。挪威艺术家雅娜·文德伦有长达14年用水听器记录水下声音场景的经验,她曾用水下麦克风录制过北冰洋、热带海洋底下的声音,这次亦专为乌镇采集创作了水下声音。她原计划让观众在船上通过船桨来直接聆听,但没想到游客太多,完全听不到,于是场景就转移到了剧园里。这部28分钟循环播放的四声道声音装置作品《隔骨传音:与鲤鱼一起聆听》布置很独特:一面墙上倚着一把3米多长的船桨,除了一束橘色的灯光外,周围其他都陷在黑暗中。坐在室内长条凳上,观众就像置身于水下,被淅淅沥沥的水流声、鱼类微生物的声音、甲壳类动物的声音、划船的声音所包围,平静而直抵内心。

旅途之中,偶遇当代艺术

尽管很多游客并不熟悉当代艺术界的名人大咖,但能在景区里偶遇他们的作品,也是文化旅途中的一件乐事。而对于多数人来说,虽然当代艺术从来都不易看懂,但却 “仍然爱看”“喜欢看”。

在望津里码头前的小广场上,不少游客试探着接近日本艺术家妹岛和世的《另一水面》。这些由铸铝和镜面不锈钢打造的数十把矮脚座椅,犹如水面一样映照并融合着周围的风景。“这是什么?太阳能吗?”“这是凳子?可以坐?”看到陆续有人坐上了椅子,来自上海的一年级小学生熊正嘉也趴了上去,“我真不知道这是艺术品,还以为是飞碟模型呢。”

在粮仓展区,挪威艺术家西塞尔·图拉斯的气味装置《超越——乌镇19/2050》收集了乌镇的水杉树、茶、臭豆腐、年糕、腊味咸肉、粽叶等数十种味道,保存这些气味的物件包括咸菜缸的压菜石、打年糕用的石臼、洗衣服用的棒槌、老船板、杀鱼的砧板、绣娘的绷布……每一块都对应着不同的乌镇气息。而这些气味的采集,都由当地居民完成。“我一直喜欢乌镇的臭豆腐,可蒸可炸,再放上点辣子,闻着臭,吃着可香了。记忆里,爸爸经常会在家做臭豆腐,巷子里也会有老太太挎着菜篮子叫卖生的臭豆腐,每次听到吆喝声,我就会冲出门去买。这是我记忆里熟悉的气味。”68岁的乌镇人何玉华说。

展览开幕正值周末,来自杭州的赵勋一家和朋友们被这场不期而遇的艺术大展久久吸引,孩子们围着散落在公共空间的各种艺术品跑来跑去,乐此不疲。“他们会指着艺术品问来问去,其实我们大人也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看,因为它们很现代、有时尚感。” 赵勋说,有时看作品也能体会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作品为什么要用那些材质,“感觉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一个书写者”。

蓝绿色的大喇叭正从老屋中探出腰肢、LED屏幕上的英国女孩慢跑在1300年的中国古镇、冒着白烟的宫殿废墟立于湖面之上……艺术的表达曲折地隐藏在可人的面貌之下,正如不远处龙形田里盛开的油菜花,让人既亲近,又意味悠远。

艺术之于小镇,不是搭台唱戏

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姊妹品牌,此次当代艺术邀请展已是第二届。其实在策划第一届展览时,展览发起人陈向宏就曾向记者谈及:凭什么城里人想看艺术展就看艺术展,想听现代戏就能听现代戏,我们乌镇乡下人为什么不能想看艺术展就看艺术展,想听现代戏就听现代戏。我就是要做一个给乌镇人、给乌镇孩子、给乌镇游客观看的艺术大展。“乌镇办艺术展并不希冀以展览搭台唱戏,而是欲给这个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古镇一些新的空间和沉淀。当代艺术在其平凡抑或奇幻的外表下,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思考和创造力,这也是一个传承过去、体现当下、连接未来的文化小镇的必经之站。”陈向宏说。

对于再次担纲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主策展人,冯博一一直在思考怎样避免受制于旅游活动,建立一套真正适合艺术进入乡镇的展览机制。“‘时间开始了’本身只是一种假设,却也是我们对时代状况的切身感受,艺术家对各自‘当下’的不断剖解和追问,是艺术演变的重要动力。我们期待能够在乌镇不同的展览空间,通过艺术家作品的展示呈现他们的思维方法,并最终汇聚成一个通过感官引领观众进行思考的现场。”冯博一说,“作为策展人,我就是想为乌镇的乡下人做一个好看的、精彩的、有国际水准的当代艺术大展。这个展览就在他们家门口,甚至城里人也要专程到乌镇这个乡下来看。”

从理念到形式,乌镇已不仅仅是在举办一场艺术展览,而是在以一场深刻的文化实验创造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乌镇模式”。“为期3个月的艺术展览,是一次乌镇时间与世界时间同频共振的重要时刻,我们将担负创造前瞻性、开放性、多元性文化小镇的使命,在挖掘、扶持、建设文化的同时着眼于青年人才培育,为未来的文化良性发展贡献力量。”本次展览总执行陈瑜说。

据悉,此次展览票价30元,其中还包括3D电影和诸多公教活动。“30元票价,60位参展艺术家,平均五角钱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展览,欢迎你来看看!” 冯博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