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
这首温暖熟悉的歌曲唱词,出自中央芭蕾舞团1972年根据革命历史人物“第一代红嫂明德英”的真实事迹创编的民族芭蕾舞剧《沂蒙颂》。该剧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观众,透过剧中“英嫂”,百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参军参战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
今年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中芭团长冯英倡议下,伴着3月的春寒,中芭《沂蒙情》主创团队一行10人近日从北京出发,踏上前往山东临沂的火车,经过近5个小时的长途中转,终于来到沂蒙红嫂的故里沂南县。创作人员再次沿着老一辈艺术家的足迹,寻访沂蒙山区感人至深的红嫂事迹,希望通过足尖再次演绎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重温红嫂故事、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
英嫂上山采野菜,发现重伤昏迷的解放军排长方铁军,面对生命垂危的伤员,英嫂用自己的乳汁喂给方铁军,救活了战士……对沂蒙红嫂的了解,中芭年轻演员大多是从团里老一辈艺术家创编的《沂蒙颂》得来,当采风队员亲身来到沂南,倾听了沂蒙红嫂的事迹,才更加深入了解红嫂和沂蒙乡亲的朴实与无私。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正如沂南红嫂纪念馆中的讲解员讲到的,“在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红嫂是一个伟大的群体,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爱党爱军、忠诚坚韧、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红嫂精神。”
采风团首先参观了当年《沂蒙颂》中“英嫂”的原型——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展室。参观过程中,《沂蒙情》女主演侯爽有感而发:“身处和平年代,在我的头脑中,历史人物、战争英雄大都活在书籍、艺术作品中。今天参观红嫂纪念馆,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感受真实人物,对我们理解红嫂精神,刻画人物、演绎情节有很大帮助。”参观完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展室后,中芭国家一级演员徐刚感动地说:“王换于那种舍弃自己的骨肉保护烈士子女的义举是人间大爱的真实展现。从前辈的《沂蒙颂》到今天的《沂蒙情》,都是在弘扬沂蒙红嫂精神,这种传承是每一个中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当年,中芭老一辈艺术家为创作《沂蒙颂》先后6次到沂南采风,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处处搜寻红嫂的感人故事,与沂蒙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通过创作的艺术作品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对沂蒙红嫂的故事进行再创作,这种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的经历非常必要,这次采风成果也一定会体现于创作中。”此次带队采风的中芭副团长王全兴说。
得知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儿媳张淑珍老人尚健在,采风团在王全兴带领下专门前往老人家中探望,给老人送去慰问品、慰问金。104岁的张淑珍笑盈盈地拉着前来慰问的演员们的手与大家围坐而谈。
此次中芭沂南创作采风活动,得到沂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采风第二天,当地政府为中芭主创人员组织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创排座谈会。会上,熟悉沂南县党史的老同志、当年参与革命的老将军以及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等,与《沂蒙情》主创团队交流互动,重温红嫂等沂蒙人的光辉支前史及其与中芭《沂蒙颂》创作团队的缘分,采风团受益匪浅。
山东省军区原参谋长金培昌少将表示:“中芭创排的《沂蒙情》突出一个‘情’字非常贴切,沂蒙红嫂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情’上,她们当年的无私奉献与牺牲是对国家的情、对人民军队的情、对人民的情,以及对未来建立新中国充满希望的情。希望中芭能够通过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把这份情传递给观众。”
这一席话讲到了采风队员的心坎里。“中芭《沂蒙情》主创人员赴沂南采风不虚此行,再次与沂蒙人民结下了不解情缘。愿这一方山水滋养出的精神引领沂蒙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中芭人也会带着这种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沂蒙情》的创作中,将来带着完整的作品再入沂南,请老乡们检验。”王全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