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汲取丰富艺术营养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汲取丰富艺术营养

“对于南丰傩舞的悠久历史与古朴风貌,我早有耳闻,但体会不深。当亲眼看到南丰傩舞时,我被深深震撼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底蕴之深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引发了我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新认识。这种震撼与感悟,不深入民间永远体会不到。”站在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石邮村的傩神庙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朴永光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一席话也道出了参加中国文联、中国舞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的艺术家们的共同心声。

新时代,如何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摆在全国舞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带着思索、肩负重任,3月1日至6日,由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带队,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朴永光,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王玫、田露和一众青年舞蹈编导、学者从北京奔赴江西南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

“南丰跳傩”(又称傩舞)形成于汉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采风团此次在南丰连日走访了茶山下村、饶舍村、石邮村、赓溪村、水北村、上甘村等,对多种类型的傩舞进行了深入观察。

南丰有俗语:“赓溪的竹马石邮的傩,水北堡里有和合。”赓溪村的竹马舞是南丰傩舞的代表之一,表演时,演员戴傩面具,身着红、绿长袍,腹前还要系木质马头,背后用竹篾片将长袍撑开作为马的后身,演出时衣襟飘飞、韵味十足。

石邮村“跳傩”继承了古傩仪式的肃穆风貌,至今仍保留着“起傩”“跳傩”“搜傩”“圆傩”等古老仪式。正月十六晚上,石邮村傩神庙外人山人海,庙内人头攒动。庙对面新建的傩神广场上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甚至周边房顶上也站满了人。采风团一行与海内外游客、摄影爱好者以及村民一道观摩石邮村傩舞的高潮——“搜傩”“圆傩”。场面威武而神秘,傩师们身着傩仪服装,头戴“开山”“钟馗”“小鬼”等傩面具,到村内各家各户“搜傩”(驱邪逐疫)。“圆傩”部分则是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鞭炮声、唱喊声,现场气氛愈加热烈,虔诚神秘的远古傩仪的气势震撼人心。

上甘村“跳傩”中武术、杂技的成分较多,表演惊险刺激,傩面具共两套,每套36个角色,既保留了汉代百戏演出风格,又传承了宋代傩舞娱神娱人的特点。这些精彩且珍贵的傩舞表演被采风团一行用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下来。

向民间学习、向人民学习,是采风团此行的重要目的。采风团每到一地都与傩班艺人深度交流,仔细询问当地傩舞的历史渊源,虚心请教傩舞表演的动作、语言以及仪式的内在涵义。冯双白、王玫、朴永光等带头向傩班艺人学习傩舞。

艺术家们的虚心求教也使围观村民为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倍感自豪。抽着烟袋的老大爷、抱着孩子的大婶、回村过年的大学生都尽情分享着自己了解的傩舞信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舞协注重加强全国舞协系统“一盘棋”理念,联动地方协会共同发展。此次活动中,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郑翔与江西省舞协主席赵小元、秘书长钟林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江西省不少艺术高校的师生也参与到活动中,壮大了“深扎”的文艺队伍。

“这次采风活动让我扩大了生活半径,拓展了艺术视野。”王玫表示,“那些追赶傩队的孩子、笑谈傩舞的老人,他们对傩舞的热爱完全发自内心。傩舞的传承与发展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是活态的、生动的。”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进行深入观察、了解,不能仅停留在肢体动作上,还要对其生发的环境等因素进行研究,然后才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中国舞协搭建这一平台,就是希望艺术家们能够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去体会、感悟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心中的答案,不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冯双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