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以下简称“六师五家渠市”)素有“亮剑之师”的美誉。正是这支部队,土地革命打响了黄麻起义的第一枪,抗日战争打响了百团大战的第一枪,解放新疆把第一面红旗插上天山,屯垦戍边拉开了建设新疆的第一犁,在“五户人家一条渠”的荒凉之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屯垦新城。正是这支部队,以“铁流”“猛进”反攻代号办报,创造枪杆诗,创编话剧《九股山》,诞生作家王玉胡、魏钢焰等,把红色文化植入边疆,并汇聚屯垦戍边文化、知青文化、现代文化,在新疆腹心地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里筑起了多元一体的文化高原。
千年一瞬,斗转星移。新时期,如何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的阳光普照本市各族群众,这是六师五家渠市给出的答案。2016年9月5日,六师五家渠市邀请山西群艺馆文化志愿者授课,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整个授课过程内容精彩纷呈,解析鞭辟入里,五家渠市青湖南路社区居民王平现在说起来还津津乐道。“这些讲座是我们文艺爱好者真真切切需要的,这是切切实实的好事。”其实,这只是六师五家渠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让创建成果惠及百姓的一个缩影。
2015年7月,六师五家渠市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一年来,六师五家渠市以文化惠民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构建“师市特色、西部地区示范、新疆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人人参与文化、建设文化、享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不一样的顶层设计
描绘文化发展宏伟蓝图
波澜壮阔的六师五家渠市公共文化建设画卷离不开决策者精心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公共文化筑城者一砖一瓦的基础建设。对于六师五家渠市而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既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积极践行文化惠民的有效途径。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六师五家渠市党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兵团和六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职能,抓住提升六师五家渠市“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兵团组织化、集团化程度高的优势,立足六师五家渠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以全面实现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为主题,通过创建工作,达到西部示范区创建标准,为兵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2015年11月,《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文化部专家组评审。同年,六师五家渠市特聘两位文化部专家全程指导创建工作,委托兵团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的专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和制度设计。目前,在全兵团乃至全疆具有借鉴意义的总课题“新疆兵团特殊体制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和两个子课题“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六师五家渠市为例”“兵团节庆活动品牌提升研究——以六师五家渠市郁金香节为例”,已完成初稿。
2016年1月,六师五家渠市适时召开创建示范区动员大会,成立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发改、财政、人事、编制、文化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信息联络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督导检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实行示范区创建工作“五纳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纳入单位部门绩效考核,纳入师团两级经费预算,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建议意见重点督办内容)。同年8月,六师五家渠市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同时,对照示范区创建工作西部标准,制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细则》,将其细化为8个部分41项113个具体指标,目前已达标74条,完成率65%。针对未达标的39条,六师五家渠市列出问题清单,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对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和工作短板进行督查,制定解决难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六师五家渠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到相关政策出台,再到团场、街道、连队、社区的全力参与,六师五家渠市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创建、全社会参与创建和全社会监督创建的良好氛围。
不一样的文化民生
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每一个文化场馆,都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城堡,体现、延续着城市的文化积淀和脉络。
“十二五”期间,六师五家渠市下功夫致力于“文化民生”,从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着手,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的投入,通过改扩建基层综合文化站,将文化阵地进行资源整合,完善设施设备功能,营造文化暖心氛围,不仅让文化阵地“建起来”,更通过在一些文化场所举办演出、展览、讲座、会议、培训等活动,实现利用最大化,让它们“转起来”,全力构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的魅力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占地面积5.4公顷,总建筑面积1.3886万平方米的五家渠文化馆是六师五家渠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它是集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场数字电影管理放映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场馆。2015全国优秀文化馆颁奖典礼于时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重庆举行,五家渠文化馆荣获全国优秀文化馆、全国十佳文化馆。至此,六师五家渠市80%以上的团级文化站达到部颁三级标准。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如光,启人心智。2015年,五家渠文化馆举办演出、展览、讲座、会议、培训等大型活动近百场,参与人数超过8万。2016年,六师五家渠市举办歌手大赛、威风锣鼓大赛和青少年艺术节、仲夏音乐会等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近百场,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积极承办六师五家渠市引进的众多文艺精品剧目,包括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话剧《兵团记忆》《康有为与梁启超》,舞剧《粉墨春秋》《一把酸枣》及援疆精品话剧《生命如歌》等。如今,六师五家渠市已启动实行总分馆制,以文化馆为总馆,下设16个基层服务示范点,信息资源库建设已达到60TB。
地标性的公共文化建筑引领着全市公共文化建设迅猛发展。建市仅仅10余年的六师五家渠市,现在建有文化馆、影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各1座,团级文化中心14个,覆盖率100%;连队综合文化活动室135个,实现中心连队全覆盖,农家书屋全覆盖;市图书馆建设主体已完工,预计2017年11月交付使用;六师五家渠市非遗展示中心和书画创作交流中心正在改造建设中;六师五家渠市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项目已完成;红旗农场哈萨克毡绣布绣传承保护基地建设项目、新疆曲子戏传习所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完工。
梳理六师五家渠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现阶段取得的成效,该市党委宣传部部长高华生颇感欣慰。“无论是在示范区创建前还是创建中,我市都致力于建立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社会群体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认同。”高华生表示,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用文化成果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用文化公平推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已成为支撑六师五家渠市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
平等共享文化资源,全面感受文化服务。回首过去,六师五家渠市文化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形成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团场、街道、连队、社区为重点的覆盖全市、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一样的文化服务
拓展创新“第六师模式”
日益完善的师、团、连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保护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还是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阵地。然而,设施孤岛运行、资源分配不均、人员上强下弱、服务城乡有别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文化设施的最大服务效应。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六师五家渠市积极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色文化“活化”、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共赢”等模式盘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供给,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创建的“第六师模式”,使创建工作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培养基层文化人才的同时,六师五家渠市着力打造六师特色的“千百亿万工程”:师、团、连选树100所标准化馆站,开展“大培训”活动,举办100期文化培训,切实推进落实“种文化”;根据职工群众文化需求,组织100场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扶持各类艺术团体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培养选拔100个文化艺术能人;扶持创作100个中小型文艺精品;进一步扩大文化共享服务“第六师模式”的影响力,文化共享频道免费“进连入户”覆盖贫困家庭1000户,免费赠送报刊1000户,免费放映数字电影1万场;“三馆”免费开馆吸引观众100万人次;政府文化投入1亿元,社会力量文化投资3亿元。
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着新鲜的文化创意,让“将军文化”在示范区创建中迸发出火花。六师是一个文化大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支部队诞生了124位将军,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就在其中;这支部队缔造了伟大的“将军文化”和“亮剑精神”。六师五家渠市组织文艺创作人才进行再创作,以多种形式展现“将军文化”精神,使“将军文化”资源转化成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打造“将军文化六进”(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连队、进企业)品牌。六师五家渠市以文化馆、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实施主体,联合幼儿园、学校等单位,组织基层业余文化社团参与“将军文化六进”活动,加大普及推广力度;陆续出版《将军故事》《文物背后的故事》;拍摄的纪录片《英雄六师》《亮剑之师》在多家省级卫视播出并入选中央台备播;编著的“亮剑六师”系列丛书成为六师五家渠市干部职工和学生的必学书籍。六师五家渠市博物馆利用历史资源优势,在五家渠市5所中小学校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让“将军文化”“亮剑精神”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六师五家渠市还加强节庆文化研究及成果运用,不断提升本市一年一度的“五花五节两会”以及葡萄采摘节、野菜采摘节、甜瓜节、沙漠旅游节等节庆品牌活动影响力,形成“以节养节”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六师五家渠市全力打造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连入户”示范项目的成功实践,也是六师五家渠市倾力打造的具有本市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2014年开始,六师五家渠市积极探索“文化下基层5+1融合服务模式”,即通过5种业务、1套人马同时下基层,利用信息大篷车、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车,融合流动文艺演出(戏曲)、展览、图书、科技、数字电影等内容,让文化志愿者参与其中,下基层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这一符合兵团特色、有效惠及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国家、兵团及六师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送给六师广大基层职工群众,开创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师范围内的共建共享。2016年,此项目通过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考核验收,被誉为“第六师模式”,已在兵团示范推广。“文化志愿者5+1流动服务连队行”列入文化部2016年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100个典型案例名单,纳入六师五家渠市“十三五”规划及《六师五家渠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规划》中。与此同时,六师五家渠市不断创新文化志愿者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建立文化志愿服务下基层制度,完善“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2016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五家渠市3个街道配备了15名社区文化专干。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典型案例“五家渠文化馆文化志愿者5+1流动服务连队行”“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五家渠市戏剧社”在文化部办公厅公布的2016年文化志愿服务典型中榜上有名。
建设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免费培训基地,切实推进落实“种文化”是六师五家渠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又一亮点。六师五家渠市幅员辽阔,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团场因文化艺术人才匮乏,导致文化活动稀少,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为解决这一难题,2016年,六师五家渠市开始在团场、街道、社区等地选设16个首批“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免费培训基地”,让牧场的各族职工群众都能够同步共享该市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培训基地的建成,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牧民的生活质量。”2016年6月18日,北塔山牧场培训基地挂牌,这让在牧场生活了60多年的牧场干部巴拉海非常高兴。自首批培训基地陆续建立以来,五家渠文化馆定期选派专业文艺骨干深入街道、连队,对各基地的文化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图书流转阅读、文化信息大篷车科技培训、流动演出展览等系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使六师五家渠市优秀资源及人才优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不一样的“软件”升级
彰显地域独具文化特质
“软件”升级创新不仅是公共文化建设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补齐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发展不平衡这块短板,提供与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途径。
锣鼓敲起来、歌曲唱起来、舞步跳起来、笑声响起来……六师五家渠市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每天都活跃着一支支业余文艺团队,健身舞队、交谊舞队、民族舞蹈队、秧歌队、腰鼓队以及豫剧、京剧、秦腔等戏曲演唱队各展风采。如今,六师五家渠市文化逐步走向开放、繁荣、多元,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已成常态。
冰雪旅游体育节、元宵节社火活动、迎新春文艺演出、青少年文化艺术节、“豫新杯”歌手大赛、威风锣鼓大赛、儿童益智剧《丑小鸭》演出、五家渠仲夏音乐会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为六师五家渠市群众烹制出一道道文化大餐。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区域文化联动”活动为六师五家渠市群众文化带来了一片新气象。借助山西援疆机遇,六师五家渠市积极开展示范区创建城市区域文化联动活动,邀请山西省朔州市文化局的同志到本市指导创建工作;邀请山西省晋中市文化代表团来本市举办非遗产品展和特色文艺交流演出活动;与甘肃省白银市开展区域文化联动暨“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新疆行活动,举办白银书画摄影展及文化交流笔会等,整体推进示范区创建进程,示范区创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软件”升级内容,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六师五家渠市从单一的供给管理向供给与消费管理并重转变,提供更精准的公共服务,通过惠民补贴让消费者选择文化产品,增强文化消费意识,开启了与城市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惠民新模式。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每年送文化下基层50场以上。市政府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演出——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同时,六师五家渠市采用市场化的手段,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文艺精品,提高文化产品供给的档次和水平。舞剧《粉墨春秋》《一把酸枣》舞台整体细节精到,着实让每位观众感受了一次艺术的视听盛宴。
社会文艺团队建设与文艺创作,是六师五家渠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强项和亮点。六师是一个文化大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主导编创的情景剧《扎根》、话剧《沙枣树》轰动兵团,《沙枣树》在首届兵团文化艺术周第九届兵团文艺汇演中荣获优秀组织奖、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员奖3项大奖……六师五家渠市通过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等平台,形成普及化、常态化的新格局。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无止境,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无止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止境。目前,师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团场(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纪念馆、陈列馆和连队(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五家渠文化馆常年开展普及性群众艺术免费培训班,开设书法、舞蹈、声乐、钢琴(电子琴)、计算机、美术、摄影等18个艺术门类,共开设15个培训项目,并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开设培训项目。五家渠将军纪念馆每年免费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纷纷在此挂牌;15个流动电影放映队每年放映3200余场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坚持常年开展图书流转活动,以节庆日等重要节点为抓手,打造“书香六师”,开展各类图书活动;每个连队基本达到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示范区创建以来,五家渠文化馆已开设16个免费文艺培训班,培训学员1.5万余人次。
措施一项项,实事一件件,成果一个个……文化惠民开启了六师五家渠市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合唱合奏厅老少齐聚、歌声飞扬,舞蹈排练厅舞姿翩翩,图书阅览室内座无虚席,书画室里墨随笔出,特色培训如火如荼……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画卷令人欣喜。随着六师五家渠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祖国边疆的这片沃土上,一幅公共文化建设的大美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