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赫里德市位于北马其顿西南部、奥赫里德湖东岸,距离首都斯科普里市约170公里,隔湖与阿尔巴尼亚相连,人口大约4.2万,为北马其顿第七大城市。这里有湖光山色、碧水白云、森林野趣、历史古迹,被誉为“北马其顿皇冠上的宝石”“巴尔干明珠”。1979年,奥赫里德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80年,奥赫里德湖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一、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传说中,奥赫里德城市的建立与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有关。腓尼基约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带,卡德摩斯是腓尼基国王的儿子,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曾战胜了毒龙,建立了希腊古城底比斯。老年时,卡德摩斯和妻子哈墨尼亚离开底比斯,前往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伊利里亚地区,路过奥赫里德湖时,建立了奥赫里德这座城市。当然,这只是当地的传说。也有传说,奥赫里德是由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兴建的。
奥赫里德湖地区最早的居民是古巴尔干地区的布里吉斯人和伊利里亚人的一支恩切莱人。奥赫里德城在公元前353年第一次被希腊文献所记载,被称为“阳光之城”。公元879年,“阳光之城”更名为“奥赫里德”,“奥赫里德”在马其顿语里意为“依山之城”。奥赫里德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古希腊时,这里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古罗马帝国时,奥赫里德属于古罗马的一部分。
公元4世纪东西罗马分裂,奥赫里德地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从公元6世纪起,大批南部的斯拉夫人涌入巴尔干半岛,其中一支定居在今天的北马其顿,另有一支定居在今保加利亚境内。随着人口增加、势力强大,保加利亚境内的斯拉夫部落联盟渐渐形成国家组织,于公元7世纪建立了保加利亚帝国(也称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并向今天北马其顿境内扩张。公元867年,保加利亚人征服了奥赫里德,879年,奥赫里德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之中。990年至1015年,保加利亚帝国首都移至奥赫里德,这时也称萨穆伊洛王国、塞缪尔王国,奥赫里德成为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在990年至1018年之间,这里也是东正教保加利亚帝国教区牧首所在地。所谓牧首,就是天主教的宗主教。宗主教的地位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地位要高。西罗马与东罗马分裂后,西罗马的天主教仍称宗主教,而拜占庭的东罗马则称宗主教为牧首。1018年,东罗马帝国重新征服了奥赫里德,东罗马帝国让奥赫里德牧首管辖更大范围的教区,包括保加利亚教区、摩尔达维亚教区、塞尔维亚教区、意大利东正教区、威尼斯教区。可见,奥赫里德具有十分重要的宗教地位。接下来几个世纪,奥赫里德不断更换着统治者。
14世纪末,奥赫里德城市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直到1912年脱离土耳其人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包括奥赫里德在内的北马其顿成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北马其顿成为独立国家,奥赫里德成为北马其顿的一个重要城市。
二、富有魅力的古城。奥赫里德是一个积淀着深厚历史、历经沧桑的城市。历史的岁月,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痕。奥赫里德古城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塞缪尔城堡,一个是老城。
奥赫里德古城的要塞,叫塞缪尔要塞。塞缪尔要塞的名称,来自于保加利亚帝国,因为奥赫里德作为首都时,保加利亚帝国也称塞缪尔王国。要塞最初是公元前4世纪古罗马人修筑的城堡,后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固、修建。特别是奥赫里德作为保加利亚帝国首都的时期,要塞得到全面扩建,城墙得到加高、加厚、加固,军事设施更加完备,生活设施更加健全,这个格局至今仍能从遗迹中看到。要塞占据整个奥赫里德山顶,四周筑有塔楼和长达3公里的坚固城墙,共有上、下、北3个城门,现仅存上城门。从古时起,奥赫里德居民一直住在要塞内,直至15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占领后,才开始向山下湖边地带迁移,形成今日的奥赫里德市。
奥赫里德老城主要在公元7世纪至19世纪建造,在奥赫里德湖东北岸傍湖依山而建,建筑高低错落,形成一座别致的山城。层层叠叠的拜占庭时代建筑彰显着这座城市历史的辉煌。走进老城区,千回百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遁身于中世纪的环境,感受到中世纪的气息。老城的房子很有特点,几乎都是上大下小,白色的墙面配上红色的瓦。据说当年老百姓为少缴土地税,才设计了这样上大下小的房子,也成为当地的一个标志。现在,这些老房子多被作为家庭式旅馆、酒吧、餐厅和手工艺制作坊。在奥赫里德老城中,有一个古老的造纸作坊,是国家手工制纸博物馆。这里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使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传统造纸术来造纸的地方。15世纪,这里便开始使用世界伟大发明之一的古腾堡印刷机,而且一直使用至今。现在古腾堡印刷机只有两台存世,奥赫里德就有一台。在国家手工制纸博物馆,手工艺人给游客展示从纸浆到纸张再到用古登堡印刷机印制的整个过程。
老城中有一座2000多年前的圆形古剧场,建于古希腊晚期或者是古罗马统治时期,现只有观众席的半个区域,但仍然十分壮观、宏大。虽说剧场不断有所修补,但很多砖石仍是2000多年前的。据说,起初这是上演古希腊悲喜剧的剧场,到古罗马时期,斗兽竞技场兴盛起来,古罗马人就把前面的10排座位拆掉,变成了一个竞技场。现在,每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在这里举办“奥赫里德之夏”和“巴尔干节”。世界上许多著名音乐家,包括三大男高音,都曾在这里演出过。
在奥赫里德还保存有古罗马时期修建的大道,道路是用石板砌成的,十分坚固,历经2000多年,仍然完好如初,只不过路面磨得十分光滑,依然能看到许多辙印。当年,这里是从意大利罗马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必经之路,连接着当时的重要贸易港口亚得里亚海港(今阿尔巴尼亚都拉斯)。
奥赫里德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在公元9世纪建立了第一所斯拉夫大学。
三、古老的教堂。教堂众多是这个城市的最重要特色之一。历史上,奥赫里德曾经拥有365个教堂,一年内人们每天可以到不同的教堂做礼拜,因而有“巴尔干的耶路撒冷”之称,现在保存有20多座教堂,有早期的长方形教堂、修道院、中世纪教堂等。
著名的教堂有:
圣索菲亚教堂,建于中世纪,从11世纪到18世纪一直是奥赫里德最大的教堂,也是教区的主教教堂。目前保存下来的是教堂的部分附属建筑,室内墙壁上有画于11世纪至13世纪的宗教壁画。圣索菲亚教堂的内部声学设计堪称一绝,教堂建筑有明显的放音、拢音功效。现在,经常在圣索菲亚教堂举行室内音乐会。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将此教堂改成清真寺,1912年又改回东正教教堂。古罗马大道从圣索菲亚教堂旁边经过,可见当时圣索菲亚教堂居于显要位置。在圣索菲亚教堂地基处,考古发现了一个古罗马剧院的石雕,说明教堂地址原本是一个古老的剧院。
圣约翰教堂,建于13世纪,耸立在湖岸边的悬崖之上。这一奥赫里德最著名的教堂,也是最常出现在北马其顿明信片上的景观。教堂在高高的悬崖上,巍然高耸,凌空独立,有一种庄严感、凝重感、威严感。教堂倒映在湛蓝的湖水中,更有一种神秘、神圣之感。通往教堂之路也很独特,要走一段水上木栈道。正由于这种独特的环境,当时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修道士,人们感到在这里修道易于感悟、顿悟、渐悟。
圣潘捷列伊修道院。据说,最初由东正教教徒、传教士圣基里尔(826年—869年)和麦托迪(815年—885年)兄弟俩所建。圣基里尔和麦托迪,生于希腊北部,他们创造了直至现在仍使用的斯拉夫文字,大大方便了东正教在斯拉夫人中的传播。据说,他们在奥赫里德修建了圣潘捷列伊修道院,在这里培养了第一批用“基里尔字母”传教的学生。后来,拜占庭帝国皇帝派他们到斯拉夫人地区传教,使斯拉夫语迅速广为传播。他们也获得了“斯拉夫人的使者”称号。在传教过程中,他们还写成了第一部斯拉夫人的民法典。1980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宣布圣基里尔和麦托迪两人为欧洲圣人。
圣克莱蒙特教堂。这座教堂是中世纪巴尔干最重要的教堂之一。圣克莱蒙特(840年—916年)是基里尔和麦托迪的最知名门徒。886年,圣克莱蒙特创立奥赫里德文学院,学生有3000多人,被斯拉夫民族视为教育和语言的守护神。圣克莱蒙特死后,他的遗骨放在圣克莱蒙特教堂之中。原来这座教堂是供奉圣母玛利亚的教堂,由于圣克莱蒙特遗骨被移至此而改名为圣克莱蒙特教堂。当年,这个教堂非常宏大,曾是奥赫里德教区大主教的主座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与这个地区其他基督教堂的命运一样,被改成了清真寺,后被恢复为东正教堂。教堂内部有整面墙的13世纪末的壁画,描绘了《圣经》中圣母玛利亚一生的场景。教堂旁是一处古罗马大会堂遗址,石头的地基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宏伟建筑的轮廓,有拱门、石柱、房基等。
圣母玛利亚教堂,建于13世纪,是由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女婿修建。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期间,因为圣克莱蒙特教堂被改成清真寺,圣克莱蒙特的遗骸被移到了圣母玛利亚教堂,圣母玛利亚教堂也改名为圣克莱蒙特教堂,这里也成为东正教教区的主教堂。当时,各东正教堂的圣像等文物都移到这里保存。直到2002年,圣克莱蒙特教堂得以恢复重建,圣克莱蒙特遗骸又移回到圣克莱蒙特教堂,这个教堂又改回为圣母玛利亚教堂。
圣母玛利亚教堂旁是奥赫里德文化历史博物馆。奥赫里德文化历史博物馆本身就是历史建筑,建于1827年,是奥斯曼土耳其建筑风格。1861年至1862年间被焚毁,1863年至1864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建筑被作为文化历史博物馆至今。博物馆建筑共3层,馆藏有碑文、雕塑、圣像画等。由于历史上有众多的教堂,奥赫里德累积了大量的圣像画。在奥赫里德文化历史博物馆,有800多幅圣像画及宗教艺术品,都是11世纪至14世纪创作的。奥赫里德文化历史博物馆也因所藏珍贵的圣像画而闻名。
四、美丽的奥赫里德湖。奥赫里德湖是巴尔干半岛第二大天然湖,长30公里,平均宽12公里,最宽处为15公里,面积约365公里。湖水最深处为286米,是欧洲最深的湖泊之一。奥赫里德湖是一个国界湖,阿尔巴尼亚与北马其顿以湖为界,有1/3在阿尔巴尼亚境内,2/3在北马其顿境内。湖水来自山顶泉水,清澈见底,湖面蔚蓝,水天一色,有着丝绸般的质感。湖底犹如森林般密布着水草,阳光透过水面照耀着轻盈摆动的水草,有种如梦如幻之感。
奥赫里德湖群山环抱,湖岸陡峻,景色优美,沿岸是欧洲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湖内的生物同5000万年前第三纪的生物几乎一样,湖中的一些鱼类属于欧亚大陆在冰河期最后残余的水生物,它们的形状与现存化石的形状几乎没什么不同。湖内有数量繁多的蜗牛,种类多达53种(世界上现查明的蜗牛种类有70种),而且多属远古家族。可以说,奥赫里德湖是水中古化石,保持着水中原状态,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笔宝贵自然遗产。
与奥赫里德湖隔一座山还有一个湖,两湖通过山里的溶洞相连,所以又称“姊妹湖”。
远山、近水、蓝天、白云、阳光,秀丽的湖光山色,宜人的地中海气候,使奥赫里德成为国际旅游和疗养胜地。
据说每年进入夏季,从7月起,奥赫里德这座城市会举办多个音乐、戏剧、舞蹈节。整个城市沉浸在古典音乐、爵士乐、音乐剧和民间歌舞表演的艺术潮水之中,吸引着巴尔干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带给人们无限的欢愉。这些演出都是露天举行的,山、湖、城是“舞台”的布景、夕阳的余晖是“舞台”的灯光,湖水的涛声与乐器汇成悦耳的合奏,湖鸥的漫天飞舞是活生生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