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谱写华章

薪火相传 谱写华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直属于文化和旅游部,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现拥有15个科研和智库机构、7个艺术创作学术机构、14个期刊出版机构,及研究生院、艺术与文献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机构,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部级、院级重点科研项目近万项。

自成立以来,该院会集了众多享誉国内外的学者和艺术家,他们以繁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为己任,勇担使命,艰苦奋斗,撰写、编纂、出版了一大批奠基性学术成果,为新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近70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该院始终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奋斗目标,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根本任务,几代学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艺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桃李芬芳。

中国艺术研究院从20世纪50年代开设第一批研究班,到1979年第一届研究生入学,再到今日形成结构完善、体系完备、资源丰沛、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格局,其教育发展历程堪称是我国艺术类研究生教育萌芽、确立、成长和繁盛全过程的一个缩影。该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4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300多名,共培养研究生8000多名。同时,该院也是国家批准建立的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港澳台招生单位、海外留学生招生单位、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单位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可以说,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学科建制最齐全的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机构,其教育实践始终处于我国艺术教育事业最前沿,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着各艺术门类研究、创作、教学、管理的高端人才。秉持遵循艺术规律、恪守学术品格的优良传统,凭借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沛的学术资源,该院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理念,即注重科研带动教学,讲求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学科间互启互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借此理念,学术先贤们的奠基性实践中所蕴含、所彰显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皆得以充分地融入教育实践并成为其基本特征。

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近70年的教育发展历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弘扬优良传统,展现卓越成就,彰显时代风采,激励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创造新成绩,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系列活动。

12月15日15点,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莅临观展,他充分肯定了展览的意义、价值和该院在艺术科研、创作、教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王春法、赵少华、王文章、连辑、韩子勇、徐里、冯双白、喻剑南、谭平、王福州、周泓洋、刘宏昌、李树峰、盛永波、祝东力、刘万鸣、陆弘石、卢禹舜、杨飞云、王能宪、吕品田、田黎明、何家英、贾磊磊、李新风、陈孟昕、高福安、张晶等领导和嘉宾,蒋采苹、涂武生、范曾、张立辰、姜宝林、李魁正、陈绶祥、梁力生、邓福星、章柏青、霍春阳、何水法等为研究生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代表,及该院各学科专业系主任,各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各学科导师、各专业系的在校学生、毕业生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喻剑南主持,王春法、韩子勇、徐里、杨飞云先后致辞。

王春法在开幕致辞中高度赞誉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推动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本次展览是该院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新中国艺术发展道路探索和创新的一个历史缩影。同时,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动艺术传播的一次重要实践,该展览充分展现了中国文艺的时代变迁和时代张力,将鼓舞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韩子勇在讲话中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各部委和相关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为该院艺术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艺术家致以崇高敬意,并特别鸣谢了为本次展览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接下来的讲话中,他回顾、总结了该院的发展历程、学术传统和教育科研成果,阐释了该院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并表示该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征程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服务于艺术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徐里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致以祝贺。他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是我国的一座文艺高地。本次展览充分展现了该院学者和艺术家的科研、创作和教学水平,他们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以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彻到培根铸魂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国家队”的作用。

作为导师代表,杨飞云在发言中表示,身为教师,他切实感受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与充分投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学科建制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各个专业既能完备发展又能互启互鉴,理论研究之深、思辨探讨之盛,构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强劲的学术气场。本次展览彰显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学术为立身之本的研究作风,也传达出师生们的学术志向和使命担当。

展览共设4个展厅,展出各类展品千余件,通过细致周密的内容策划和别具匠心的展陈设计,将宏大的历史感和厚重的学术气息充分传达给每一位观众。其中,“教育发展史”展厅设置有“不忘初心”“历史沿革”“事业格局”“立德树人”“新时代 新气象”“展望”共6个内容单元,通过图、文、影、音相结合的综合展出形式,展示了该院教育事业近70年来薪火相传、锐意进取的发展历程,回顾了老一辈专家学者扎根科研、锲而不舍的光辉业绩,阐释了该院艺术教育的理念、格局和优势,传达了师生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建功新时代的意志与决心;“教育科研成果”展厅以图文并茂结合典藏实物和珍贵手稿陈列的形式,介绍了该院8个学科专业系的发展历程、学术传统、学科结构、师资力量和教育科研成果,展陈空间以“花”为意象布设,既与“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相呼应,又象征了学科专业系间既各具特色、各显风采又同气连枝、凝神聚力的紧密关系;“教师创作成果展”“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两厅共展出由教师以及优秀学生代表所创作的国画、书法、篆刻、油画、雕塑、版画、摄影、文物保护与修复成果、工艺美术及设计作品200余件,展现了该院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深厚底蕴和昂扬风貌,也体现了师生们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12月16日9点,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论坛总论坛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韩子勇、吴为山、刘万鸣、克劳迪欧·墨德里尼、王一川、李树峰、祝东力、田黎明、牛克诚、丁亚平、江东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总论坛,祝东力担任主持。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艺术学升格成为学科门类,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对研究生艺术教育提出更多、更高要求的表现。历经发展,我国的研究生艺术教育虽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若干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情况,嘉宾们围绕“新时代研究生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展开研讨。

韩子勇在论坛开幕致辞中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展”系列活动,他表示,该活动凝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全面系统地梳理、展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发展史,充分展现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师生回望来时路、砥砺再前行的坚定决心。在剖析当下文艺理论研究的现象与问题时,他指出,相较经济、科技、娱乐等领域,文艺理论研究看似正处于“默默生长”的状态,实际上,“默默生长”并非“冷冷清清”或“今不如昔”,而是意味着坚守理想、厚积薄发。“默默”是考验也是锤炼,学者们要对“浮躁”保持警惕,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不计较功名,默默地练本领、长才学,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在回顾、总结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发展历程时,他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起步早、起点高、特色强、作用大。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即开办了研究生课程班,承担教学工作的老先生们大多是新中国艺术学科各领域的奠基人,我国艺术学理论体系中的大量奠基性学术著作皆出自这些先贤,他们为新中国的文艺理论探索和艺术创作实践开创了新的天地。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育、科研工作特色鲜明,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方向、巩固重心、打造优势,理论与实践并重,科研与教学相长,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样的特色,既源于先贤铸就的传统,也来自时代赋予的重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将继续发扬传统、扩大优势,凸显教育科研特色,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将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做精、做深、做优、做强,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输送更多人才。

在接下来的研讨中,吴为山结合自身在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的思考与体悟阐述了研究生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王一川系统阐述了对艺术教育学的完整构想及其所具备的重要意义,极富理论思辨性;克劳迪欧·墨德里尼着重介绍了意大利新美术学院的发展状况、教学理念,并详述了其办学特色;刘万鸣分析、评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厚重传统和精深文脉,并着重剖析了教育科研工作所应具备的特质与优势;田黎明提出“认真”“教”和“学”是一种境界,是师生们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体悟和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内涵的过程;牛克诚以《技艺在研究生美术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为题发言,指出研究生美术教学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训练技艺为通道展开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培育;丁亚平结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艺术教育科研现状,详述了艺术学科共同体、以科研与教学“双轮驱动”强化学派建设等观点;江东从对教育本质的分析展开发言,阐发了对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感悟。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论文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成果作品集》也在总论坛上亮相。两部教育成果集展现了该院几代学人砥砺前行、传承学术、立德树人的光辉足迹,既是对该院研究生教育成果的一次回顾与总结,又是该院向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献礼。论文集和作品集均以时间为经,以学科为纬,每学科又设教师篇和学生篇。其中,论文集共有7卷14册,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卷”“美术学卷”“音乐学卷”“舞蹈学卷”“电影电视艺术学卷”“戏剧戏曲学卷”“设计学卷”,共计600余万字;作品集共有5卷,分别为“中国画卷”“书法 篆刻卷”“油画卷”“版画·摄影·雕塑卷”“艺术设计 文保卷”。在图书捐赠仪式上,李树峰、刘万鸣、余杉代表出版单位捐赠图书,赵海明、安永欣、于婷分别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美术分馆接受捐赠。

当天14点,按学科专业系设置的分论坛分别召开。其中,中国语言文学系论坛由鲁太光主持,研讨主题为“中文系的传统与精神”;艺术学系论坛由孙伟科、李修建主持,研讨主题为“中国艺术学理论70周年的回顾与前瞻”;影视学系论坛由丁亚平主持,研讨主题为“传承与创新:影视学科发展新视野”;戏剧戏曲学系论坛由吴文科主持,研讨主题为“学术人才培养与戏剧戏曲和曲艺学科建设”;音乐学系论坛由李宏锋主持,研讨主题为“新时期音乐学学科发展与理论人才培养”;舞蹈学系论坛由江东主持,研讨主题为“学研相长 文舞相彰——中国舞蹈学与研究生教育”;设计学系论坛由邱春林主持,研讨主题为“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各学科的专家代表、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参加交流研讨,嘉宾们结合本学科的教育、科研现状展开发言,探讨了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学术传统、学科发展、学风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问题。

当天19点30分,《艺苑国风 国乐经典》音乐会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音乐会由吴玉霞担任艺术指导,李玫担任导聆,刘静、林晨、刘蕾、吉颖颖、王礼、林琳等教师及8名研究生参加了演出,朱剑平、谌向阳特邀参演。师生们联袂表演了五重奏《江南风韵》、古琴独奏《鸥鹭忘机》、女声独唱《望月》、二胡独奏《秦腔主题随想曲》、琵琶与古筝二重奏《春江花月夜》、中阮独奏《满江红》、二胡齐奏《赛马》、琵琶重奏《三六》、昆曲《游园惊梦》选段、二胡与中阮重奏《自由探戈》、琵琶与打击乐《妙音天舞》等精彩节目。演出以该院艺术名家画作为舞台背景,表演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法传达出精妙的传统艺境,将现场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

以“视界·展观——新时代中国美术教育现状及前曕”为主题的美术学系论坛于12月20日9点召开,论坛由牛克诚主持。据悉,以“院校教育视域下的非遗传承传播”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将于近期召开。